(原标题:【地评线】彩云网评:月满中秋 家国同辉)
中秋与国庆假期相遇,让中秋不但有家的感念,更有国的情怀。
来源:央视新闻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过后,中秋佳节徐徐向我们走来。在大街小巷、在城市乡村,节日的氛围日益浓郁,民俗仪式多姿多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节日,共同感受这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时刻。
团圆是中秋节永恒的底色。早在宋代,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便已盛行,文人雅士以“把酒问青天”寄托思念,寻常百姓借“家人围坐”共享天伦。这种对团圆的珍视,穿越千年依旧鲜活。当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工作生活的距离拉远,中秋团圆仪式也在以崭新的形式延续:在外打拼的游子,会提前抢票踏上归途,只为一顿热气腾腾的中秋家宴;无法返乡的人,会通过视频通话与家人实现“天涯共此时”,隔着屏幕分享一块月饼的味道……
岁月流转,生活方式改变了,但中秋的文化内涵并没有改变。对中国人来讲,中秋不只是个时间节点,也是传统文化的表达。中秋的一轮圆月,曾经孕育过张若虚、贺知章、李白、苏轼等古代先贤的诗情,今天依然抚慰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承载着人们对“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希冀,饱含着中国人对故土的思念、对亲友的眷恋、对幸福的追寻,寄托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现实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月下吟诵,还会让我们思接千古、感恩生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许,也总能鼓舞人们前行的动力。以虔敬之心守护中秋精神内核,以创新之力激发节日活力,是社会变迁背景下必须认真回答的时代课题。
让传统节日对接现代生活,不少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国图文创馆的北京商业首店,到浙江平湖的西瓜灯活动;从利用网络直播技术让天南海北的人们一起赏月抒怀、畅游文海,到依托沉浸式户外“剧本游”让人们在与文化名人的偶遇互动中收获节日新体验……丰富多彩的新消费场景和活动不断涌现,文化旅游、赛事经济和文创消费等领域亮点纷呈,吸引着大量网友关注和参与,赢得了流量,也塑造着独特的中秋文化IP。实践证明,坚持守正创新,用文化创意和数字技术赋能,不断扩大优质供给,推动中秋节与时代发展和人民生活深度融合,才能充分满足现代人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让这一古老节日历久弥新、活力迸发。
中秋与国庆假期相遇,让中秋不但有家的感念,更有国的情怀。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国情怀永远是凝聚人心和力量的关键所在。在这个万家圆满的节日里,我们仰望对月、抚今追昔,共同感悟中秋家国情怀,找准自己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坐标定位,让个体奋斗与国家发展相互激发、互相砥砺、彼此成就,就能创造美好未来,为传统节日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劲新动能。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