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物里的中秋丨器载团圆 情贯古今)
长江云新闻 2025-10-06 19:56:34
对团圆的期盼,也被古人融入在了各种文物之中。今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博物馆,探寻文物里的中秋意蕴。
期盼团圆,是蕴藏于中华民族文化密码中的永恒主题。在武汉博物馆的馆藏中,我们读出了一个个关于“团圆”的故事。
记者 秦婧:中秋佳节,古人有互赠铜镜的习俗。圆圆的形状代表着团团圆圆。例如明代的月宫镜,它就以玉兔捣药为主题,暗含月满人团圆的浪漫寄托。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几件破碎的铜镜,它们看似残缺,背后却藏着更为动人的团圆故事。
武汉博物馆社交部讲解员 郭维婷:它出土于明代的楚藩王家族墓葬,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专家看到裂痕,想把它修复成一枚完整的铜镜。但是经过多方考证发现它是人为的分成了两半,分别放在男女墓室之中。那这可能是墓葬主人他希望去世之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以这枚铜镜为信物,去找到他的亲人。
对团圆的期盼,还融入了古人们日常生活的器物中,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宝月瓶,以酷似满月的器型成为了古人以月寄情、以物言志的寄托。
武汉博物馆社交部讲解员 郭维婷:像清朝的皇帝,雍正时期,他就很喜欢这种瓶子,这种造型。你看它圆润的腹部很似满月,所以称为宝月。以它独特的形制凝结了中秋的月光,也象征着人们对团圆的向往。
这个假期,湖北文博展览丰富多彩,在武汉博物馆年度大展“易水寒光 —— 易县大北城宋辽金银器窖藏展”上,观众可从闪闪发亮的金银盘盏中,窥见古人中秋宴饮的热闹场面;在湖北省博物馆,可以一览梁庄王妃的“中秋限定茶具”——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您可以这些穿越时空的器物里,找到中秋团圆千古传承。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王天宇 通讯员 屈征)
责任编辑 徐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