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④丨探访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王靖/制图)
【现场探访】
南国大地的抗日红色指挥部——探访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在桂林市叠彩区中山北路14号,有一栋看似普通的银灰色老建筑。门楣上,写着“万祥醩坊”四个大字。
这里曾经是一个卖酒的作坊。
它还有一个更为传奇的身份。80多年前,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简称桂林“八办”)就设立在这里。它是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的前线指挥站,被誉为南国大地上的抗日红色指挥部。
现在的小楼门前,车水马龙。正逢暑假,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2X快进中
播放
进入全屏
1x
重温桂林“八办”的烽火岁月。视频摄制: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覃显钧
一
八路军办事处为何设在桂林?
1938年10月,日寇占领武汉,山河破碎,局势危急。当时,桂林作为广西省会,是连接西南、华南等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政治环境相对宽松。随着战局的变化,根据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党中央决定撤销长江局,建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同时决定在桂林、重庆等地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等机构。
1938年11月,桂林“八办”正式成立。它对外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桂林办事处,实则集八路军、中共中央南方局、新四军驻桂林机构职能于一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国统区开展抗日工作的重要堡垒。
办事处租用“万祥醩坊”,正面挂出办事处招牌,另一侧保留房东卖酒的铺面作为掩护通道,巧妙地在反动派眼皮底下开展工作。

周恩来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居住过的房间(场景复原)。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值班室(场景复原)。
记者跟随讲解员李文麒的脚步,走进这座两进三开间的院落。办事处内,14间大小房间,错落有致,设有警卫室、值班室、会客厅等。
李文麒指着一楼警卫室里一辆布满划痕的自行车复制品,语气凝重:“当年,工作人员就是骑着这样的车送信。一路上,他们要与反动派斗智斗勇,想方设法摆脱跟踪。”
二楼有一间看似普通的住房,实则暗藏玄机。这里明面上是工作人员宿舍,实际上是秘密电台室,“发报机分拆后藏在柜子夹层,天线巧妙埋入墙壁,只有在执行绝密任务时才会启用。”记者仿佛听到,这个房间里的电波一次次穿透重重封锁,传递有关抗战的重要情报。
此外,桂林“八办”还在城北铁路旁的路莫村(今灵川县定江镇路西村)以及漓江边的金家村等地,租用部分民房作为办事处的军需物资转运站、电台室、救亡室等。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路莫村物资转运站电台室旧址内,讲解员在示范电台的使用。
路莫村既有铁路又有水路,地势开阔、易于疏散,最多时曾住过300多人,因此又被称为“八路村”。叶剑英、叶挺以及化名胡光的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都在此留下革命足迹。
抗战时期,桂林“八办”克服重重困难,筹集并转运了枪支弹药、汽车汽油、棉衣棉被以及医药用品等数百种紧缺物资。路莫村转运站发送了100多个车次,还转运了1000多名中共党员和爱国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桂林“八办”被迫撤销。它虽然只存在两年零两个月,却出色地履行了使命,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立下了不朽功勋。
二
1944年11月,桂林沦陷,桂林“八办”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其进行了修缮和保护,1977年成立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如何把桂林“八办”这段红色历史讲好讲活,变得可感可触?
“当年日寇轰炸桂林后,大量书籍、报刊被烧毁,很多抗战时期的珍贵资料在桂林本地几乎绝迹。我们只能从重庆、昆明、成都等地的旧书店一点点‘淘’。”桂林“八办”纪念馆副馆长文丰义回忆,为填补史料空白,纪念馆工作人员踏上了数十年的搜集之路:出差必逛各地旧书店“淘宝”,并留下电话给书店负责人,嘱托收集;全市进行两次大规模历史文化调查,摸清抗战史料、旧址(遗址、遗迹)家底……
目前,馆内珍藏的文物2000余件、文献资料3000多份、历史照片近5000张,纪念馆出版史料著作30多部,设立“抗日烽火映桂林——桂林抗战纪实文物史料陈列”主题展,展陈面积超过4000多平方米。“史料是历史的证据,没有它们,我们讲的故事就立不住脚。”文丰义说。
纪念馆培养了一支优秀的讲解员队伍,多次参加全区和全国性的讲解比赛并获奖。
讲解员李文麒已在这里工作13年。初入职时,李文麒觉得这个工作很容易,“不就是背背讲解词嘛”。一次,有位戎马一生的老军人前来参观,语重心长提示她:“这些都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写就的历史,容不得半点敷衍。”这句话让她深受震动。此后,她深入钻研史料,将革命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让讲解充满针对性与激情,“每次讲解,既是对观众也是对自己的深刻教育。”
纪念馆还开展“红领巾讲解员”活动,让青少年参与到红色故事讲解中,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三
桂林“八办”旧址,已成为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者超35万人次。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在这里,时常响起激昂的抗战歌声。
73岁的老党员尹晓红唱得热泪盈眶:“在这里唱《大刀进行曲》,心里特别震撼,浑身充满力量!”这些经典旋律,早已融入血脉,成为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财富。

市民、游客与讲解员激情唱响《大刀进行曲》。
叠彩区驿前社区紧邻桂林“八办”旧址,每年都组织党员和群众参观,还鼓励居民带孩子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区党委书记唐秀念说:“大家越了解这段历史,就越有热情宣传,让更多人明白和平的珍贵。”
“以前只知桂林山水美,如今才懂这里更是一座抗战之城。”福建游客魏金鑫参观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桂林“八办”路莫村电台室旧址的留言簿上,写满了中外游客的心声。广西师范大学学生留下“一颗红心永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刚劲字迹;越南留学生写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爱国情深连四方”的跨国感言。
路莫村所在的定江镇,高铁、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在这里落子,企业生产忙碌,物流车辆穿梭……昔日的“八路村”,在新时代书写发展新篇。
“滴哒!哒滴滴滴!……”当年电台室的发报声,仿佛从未停歇。这是先辈对振兴中华的呐喊,更是激励后人奋进的鼓点。
【对话】
展示好诠释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魅力
记者: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的保护和利用,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文丰义: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1963年2月,旧址被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桂林市政府启动修缮,1967年完成修整,呈现为银灰色砖木结构两层楼。
1973年,“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筹备处成立,工作人员赴各地调查、征集文物史料;1977年1月,纪念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1983年,叶剑英元帅为馆名题字。
作为我国南部地区的专题性纪念馆,它以展示广西全民抗战史诗、再现办事处传奇、诠释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魅力为主题,馆藏文物史料丰富。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在199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入选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及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5年入选国家级抗战遗址纪念地。纪念馆也先后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08年成为国家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自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超千万人次。
记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是如何扩建的?
文丰义:扩建工作始于2005年初,我们按照自治区要求,编制了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方案,涵盖场馆扩建、周边环境改造等内容,同步完成可行性评估报告及经费预算并上报中央相关部门。
扩建以旧址为核心,突出桂林“文化抗战”特色,旨在打造集红色观光、文化氛围营造、红色经典重现及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红色旅游景区。
建设分阶段推进:2012年前完成4200平方米展陈馆扩建;2013年完成约1400平方米周边环境美化整治,以及700平方米嵌草式生态停车场建设。此外,申报的第二期、第三期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项目已陆续启动。
记者:为了把旧址和纪念馆的功能发挥得更好,计划从哪些方面加强?
文丰义:除了加大资金投入外,还要在人才建设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强专业人才系统培养,结合现有队伍优势深化能力提升;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畅通职称评定与晋升渠道,稳定骨干力量;三是针对性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弥补领域短板,进一步提升作为全国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的服务能级。
【大学生看抗战】
辽宁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吕夏叶:
“把历史记在心里,把复兴落在实处”
当我踏进桂林市叠彩区中山北路14号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对抗战的认识瞬间具象化。书本里的铅字、荧幕上的画面,在此呈现为真实的展品:周恩来用过的派克钢笔、交通员的特制皮箱、秘密电台……烽火岁月,这座小楼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抗日红色指挥部。
1938年11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建立,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桂林办事处。它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中共中央南方局桂林办事处、新四军驻桂林通讯处于一身,是中国共产党设在南方国统区的“三位一体”办事机构。租用的“万祥醩坊”是一个卖酒的作坊,正面挂“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桂林办事处”招牌,左边一楼进门既是房东卖酒的铺面,也是来办事处联络、办事的人员进出门的直接掩护通道。
我在旧址陈列室看到,一份份泛黄的文件记录着当年的繁忙:1939年至1941年间,经办事处向抗日前线输送的军需品,如汽油、汽车、毛毯、药品等有数百种之多,转运各类特殊人才1000多人。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老酒铺,在血与火的年代,见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滴哒!哒滴滴滴!……”在物资转运站电台室旧址,讲解员戴上耳机演示发报。我仿佛看见80多年前的报务员指尖跳动,穿越战火的“滴哒”声生动诠释着先辈抛却生死护家国的赤诚。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在馆内复原的战士宿舍里,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自发唱起激昂的抗战歌曲,令人热血沸腾。
参观完毕,回望这座小楼,它静静地立在盛夏的桂林里。但在我心中,已有完全不同的意义。革命先辈为国为民的这份精神,该由我们接力传承。我们应该把历史记在心里,把复兴落在实处。
【感言】
今日重温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烽火岁月,让我再次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区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要把爱国的热忱,转化为服务民生的行动,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唯有实干担当,方能告慰先烈、不负居民所托。
——桂林市叠彩区叠彩街道驿前社区党委书记唐秀念
从前只知桂林山水甲天下,竟不知这片土地还有如此厚重的抗战历史。因此,我们特意带孩子来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参观、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懂得:先辈付出了热血,才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浙江温州游客徐海阳

2025年8月12日报纸版面。

点击查看“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专题。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①丨探访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抗战名村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②丨探访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
“向着胜利·寻迹广西抗战山河”特别报道③丨探访昆仑关战役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