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州中央银行奉天分行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帝国主义者不仅企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还妄图沦为其侵略亚洲“以战养战”的资源供给地。为此,它大肆搜刮金银,疯狂抢夺物资,破坏中国经济。日军占领东三省后,通过强征掠夺,使其在华经济实力急剧增大,大有超过美、英等国之势。
金融的渗透与反渗透
七七事变后,日本在中国先后设立了4个大型伪银行,发行伪纸币,抢占沦陷区市场,以适应其政治、军事侵略的需要。如在东北,伪满洲中央银行币迅速占领了东北的货币市场,取得了侵华战争中较巩固的货币阵地。在华中、华南,日军肆无忌惮地采取了5种货币进攻战术,步步加紧渗透,即①以伪币收兑原流通领域里的货币;②采取各个击破手法,阻击原有货币流通;③人为地提高伪币价值,贬低原有货币价值;④用伪币强行购买物资,处处控制市场;⑤以汇票方式大量向我抗日民主根据地汇入伪币,企图扼杀解放区金融。如在山东,严禁使用和保存根据地货币,发现携带北海银行纸币超过5元者就抓去枪毙。同时日伪还用高压政策,搜刮沦陷区法币,在上海等地套取法币的外汇。此外,日伪于1939年5月,利用汉奸先后在沪建立了华兴商业银行和中央储备银行,两行均以法币大量吸收外汇,致使中国经济遭受惨重损失,连蒋介石也痛心地说:“过去在上海办理外汇的方法,不但于我们中国商民无益,而且替敌伪维持了其金融生命,实在给敌人以操纵之柄,来摧毁我们抗战的经济。”
国民党政府为了推行战时财政经济政策,进行了币制改革,于1935年11月4日,由财政部长孔祥熙发表《关于发行法币的宣言》,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以后又增加农民银行)所发行的不兑换纸币为法币,在全国流通。这种新的货币,在华东、华中、华北都占有主导地位,使日伪推行金融渗透遭到了强有力的阻击。当时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在国统区严禁使用敌伪货币,在战区推行地方银行纸币;另一方面极力将法币渗入沦陷区流通,并用法币来联络沦陷区人民的感情,以削弱日伪货币的地盘。日伪迫于法币的价值和信誉,不得不改变策略,放弃对华东、华中法币的驱逐,转而利用法币,以伪币与法币等值流通为钓饵,侵蚀法币市场,扩大伪币阵地。针对此种情况,国民党政府采取措施,阻止日伪搜刮法币和套取外汇,在1938年3月12日公布了《财政部关于办理外汇清核办法》。这样,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停止供售外汇,日伪妄图使法币变成“废纸”的梦想彻底破产。
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反对日伪金融渗透的主力军。由于采取了一系列高超的反渗透战略,使日伪货币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统治。根据地军民在同日伪的金融之战中,采取了多种斗争方式。首先是发行自己的货币,消灭土杂币,严禁日伪币在根据地流通;其次是运用灵活多变的策略,以伪币打击伪币,使法币沉淀于民间而不被日伪套取。再次是配合物资、贸易斗争,占领货币市场,严格控制对外贸易,限制伪币输入和物资输出。这样到抗战胜利前夕,金融阵地的争夺战形成了新的格局:在沦陷区,伪联银券的货币阵地已被晋察冀边区银行、冀南银行、北海银行等根据地货币围困于大中城市之中。在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经过激烈的货币斗争,已形成了将伪中储券从根据地扫除的态势。从而使根据地货币如同敌后军事斗争一样,在经济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