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冬,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后,日军参谋部指派第七课所谓“中国通”的山本宪藏大尉,聘请“造币专家”,研究如何伪造国民党法币并以大量假币充作收买汉奸经费,充当“开发事业”的资本。经过一番筹备,日军于1938年底正式下达仿造“中国法币”的命令和11条计划实施纲要,决定首先在上海施行。1939年11月,假法币试制成功,在上海购买物品未被识破,但向银行兑换日元时,因假币太新,露了马脚,致使兑换失败。1940年2月,山本宪藏采取措施,对所有新印假币进行污脏处理,然后成捆外运。于是成批伪造的“中国农民银行”1元券、5元券、10元券共计500万元抛出抢购物资,控制贸易。1941年德军潜艇在太平洋上俘获一批美军军舰,在舰艇里发现大量未印好的中国法币,约有10余亿元,日军从德国买了这批纸币半成品,进行加工伪造。同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在清查国民党设在香港的法币印刷厂时,发现印好的大量法币及其他印制材料,于是将全部设备和器材运回北京,从此,假币的印纸、墨色、机械等和重庆国民党印制的法币完全一样。1942年日军攻占缅甸后,又发现几家印刷中国法币的秘密印刷厂,从中查获了大量钞票半成品、印钞机、法币编码暗账底册等。后来又在南洋等地发现了20亿元“中国银行”小额纸币的半成品,从而获得了印制法币的全部秘密,至1945年,日军印制假法币高达40多亿元。
面对日伪大量抛假币,国民党政府断然采取“以假对假”策略。为了扰乱日伪统治下的财政金融,下令军统局与美、英钞票公司合作,在重庆歌乐山建立一座伪造日本钞票的造币厂,从美国购买纸张和印制设备,挑选“中国银行”造币厂的技术精英,日夜精心制作。当时日军在其霸占的统治区内,流通着各种面值的日本钞票,每当日军发行一种新的纸币时,就由戴笠从汪伪汉奸周佛海处得到日伪银行的印钞票版,在山洞里日夜赶印,总数达1?郾5万多箱,然后运至江西上饶,由交通部门源源不断地偷运到汪伪控制的沦陷区使用。这些钞票与沦陷区所流通的钞票一模一样,连日本制币专家也难以鉴别,轻而易举地购买了大量黄金、棉纱、布匹等物品,破坏了日军独霸的金融市场,加剧了日伪统治区内的通货膨胀。
国统区与沦陷区的假币大战,迅速波及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日军为破坏根据地金融,大批伪造了红色区域的纸币。他们在天津、石家庄、太原、安阳、徐州、集宁、新乡、开封、济南、邢台、邯郸、武安等地建立了12处印制机关,印制的晋冀鲁豫边区的假货币高达二三十种。至1943年日军更是肆意地在边区周围遍设推行假票的联络点,再利用汉奸伪装成商人或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人员,向抗日根据地抛出使用,收购土特产、山货、药材、土布等物资。还派出伪装人员,在集贸市场以查禁假钞为名,专门没收真币,推行假币,使抗日根据地蒙受了经济损失和物资损失。
各抗日根据地为净化货币流通,也开展了一系列反假币斗争,采取了举办晚会、化装演讲、组织宣传队、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如每到场日,银行就将假币粘在布上,悬挂起来,进行宣传,而且将假币的特征向广大工农和学生讲明,军民一起查假币,广泛建立假币识别小组和识别所,在边沿地带、游击区乃至敌后根据地,都进行严密的检查和缉拿,并明确奖励办法,千方百计堵塞假币向根据地流入的通道。同时组织人员在粮市、布市、汇票市等假币集中的地方进行巡回查缉,每发现一种新假币,便找出其特点,及时曝光,发动群众一追到底,跟踪收缴,务求人赃俱获,就地消灭。太行山八路军总部金融部门还利用山西产的本地纸张,在纸浆池中加入各种有色纤维,制成防伪纤维土纸货币,并加以水印,全部以手工印刷,使日伪机关无法仿冒。因这种土纸印刷的抗日根据地纸币上有密码及号码,耐磨性不甚强,一般就使用七至八个月时间,届时更换新币。而更换的新币又因换掉了颜色,使日伪更加无法仿造,因此山西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游击区的金融秩序得到了有力的维护。
历史表明,当年根据地军民在中日双方全方位的金融战中,以货币为武器展开了英勇斗争,对挫败日军的经济侵略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投降后,开始对我国进行归还掠夺物资工作,从1947年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派船从日本运回铜币109.8吨,银币103吨,共计价值524.6万美元。
摘自:《文史精华》2005年第12期 作者:冯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