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9月10日讯 第二届中国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洽谈会今日在广州举行,网易财经作为独家网络支持媒体,全程直播本次会议。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会上表示,中国的宏观经济已进入比较强劲复苏的轨道。他认为,今年对企业而言是保生存的一年,明年是企业抓机遇的一年,今后的两年会进入中低速发展的阶段,对中国企业是炼内功的时机。
张燕生认为,美国经济现在已经开始起稳止跌,但是美国的产能利用率仍然大大的低于正常的产能利用率大约10%左右,美国的失业率仍在上升。
他认为,当前对中国的出口和外部冲击影响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二是外需导致的订单萎缩。
以下是张燕生的发言实录:
主持人林宁:下面有请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发表主题演讲,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解读以及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张燕生:谢谢大会的邀请,也祝各位来宾早上好,我对当前危机包括政策和前景以及个人研究部成熟的想法在这里向各位来宾做介绍。
第一个问题,我谈一下对当前形势的看法,也就是美国从2008年10月份以来的经济数据,我们会清楚的看到,美国经济现在已经开始起稳止跌,美国产能利用率已经从6月份68.1%开始缓慢的上升到68.5%,但是从美国的产能利用率来讲,仍然大大的低于正常的产能利用率,大约是10%左右。
我们看一下美国的制造业指数,我们会发现7月份指数已经上升到48.9%,8月份指数已经上升到52.9%,也就是说我们会发现美国的制造业指数已经进入到扩张的区间,但是,同时也会主义到美国的失业率从7月份的9.4%上升到8月份的9.7%,也就是美国的失业率仍在上升。
美国出口率的跌幅达到了20%,进口的跌幅仍然在30%,也就是过去的三个季度,去年的四季度美国的GDP的增长是-5.4%,今年一季度是-6.4%,二季度是-1.0%,跌幅有所收窄,私人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是负责,进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正的,但是刚才所提供的数据会发现,进出口对美国增长的正贡献并不是因为出口的强劲,而是由于出口的跌幅小于进口。
我们知道出口一般讲是外需的函数,进口是内需的函数,美国进口的跌幅显著大于出口,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美国内需目前的状况要差于外需,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美国经济、欧洲经济、日本经济的止跌起稳,止跌起稳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需和出口,这样以来就产生很大的问题世界经济如果主要的国家内需萎缩,更大程度要依靠外需,这种复苏的势头是否可以持续。
第二个问题,美日、欧经济,例如说美国经济,美国的私人消费者,现在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不是依靠接待,更多的是依靠收入和储蓄决定消费,美国的私人消费业就是占GDP70%以上的私人消费当行为改变,短期私人消费是否可以振兴。
从私人投资的情况来看,我们也会发现,当全球的利率接近于零,当全球的流动性泛滥,我们会发现作为企业来讲,美日欧企业在私人投资决策上是比较谨慎和悲观的,也就是钱便宜,钱多,但是私人企业仍然不借钱,这种行为会不会短期改变。
美日欧经济复苏后的增长动力是什么,新能源在未来的五年有没有可能成为拉动美日欧新的增长来源,这些问题都是对新的全球经济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何看待世界性的大危机,我们会发现既不像大萧条也不像滞胀,到底像什么,从我个人来讲有很大的担心,也就是美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会不会从大萧条总结和学习到错误的经验,这是我们很担心的问题,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危机对中国的第一个影响,也就是危机时代和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可不可能脱钩。也就是刚才我们讲,美国、日本、欧洲经济复苏后可能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都保持中低速的增长,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对中国GDP的贡献是-2.9,这种情况在未来会不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如果不会改善,中国的外需或者是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平均的贡献2%,内需是否可以抵补影响,这个问题对下一步中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影响很大。
当危机以后是否会出现本地化和区域化加速的变化,当欧美的消费出现了萎缩,当欧美的投资出现了萎缩,此时,一定会减少对中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在东亚地区下一步会扩大消费和内需。这种情况亚洲地区的一体化和相互贸易、相互投资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可能会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第三,这次我们会发现,金融危机是由于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产生的,我们对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内在的稳定性会产生迷惑,也就是说,全球系统性风险是一次性发生的,今后还是会平凡发生,一体化风险的防范对冲机制是否有可能在未来的五年内有所突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涉及到一体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国际金融环境更稳定还是今后可能会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一个华尔街更稳定还是多个华尔街更稳定,这些问题都会摆在中国和亚洲地区国家所要考虑的。
第四个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很大程度上穷国的资本向富国流,穷国的资本在富国国民储蓄和负储蓄的情况下实现居者有其屋,这种情况很大程度是不利于发展的,尤其是穷国的发展,这样以来就会涉及到后危机时代国家资本流动的方向和格局,有没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
对中国经济而言,后危机时代出现的影响和变化,首先是在未来的15年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会不会告一段落,新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对中国第二个影响和挑战,我们会发现,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出口导向和招商引资的战略政策和体制在未来的15年会不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讲的人才、资本、产业国际化,是否是未来15年可能要过渡的新方向。
对国内影响的第三个问题,也就是中国是否有可能在未来的15年出现新的变化,也就是从技术模仿走向技术创新。
如果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马上会涉及到三个问题,也就是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怎么办,政策和市场环境不能够支撑自主创新的活动怎么办,外商投资直接的技术效果不显著怎么办。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在未来的十五年我们所面临的困惑。
第三个问题,关于当前的中国形势,当前的中国形势我们会发现从宏观数据来讲,中国的宏观经济是进入到比较强劲复苏的轨道,我们会困惑1—7月份中国的出口累计同比增长累计下降了22%,进口同比下降了23.6%,刚才我讲,出口是外需的函数,进口是外需的函数,中国的进口内需显著好于外需。
因为今年1—7月份中国进口的跌幅是高于出口的,1—7月份出口和进口的价格指数、数量指数和价值指数就会发现,从初级产品的进口价值指数来看,我们会发现,今年上半年进口价格的跌幅都是在30%以上,但是我们看一下初级产品进口的数量指数就会发现,从今年2月份开始,中国的初级产品进口一直都是正增长,也就是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宏观数据很大程度上是价值指数,如果去年机器进口价格因为大涨转向大跌,此时的进口从价值量来讲就会呈现出显著跌幅,因此就跟内需的方向不相吻合。
为什么中国的进出口的GDP的数据比美国、日本、欧洲的波动要早6—9个月,我们研究一下,中国对欧美出口的份额我们会发现,中国对欧美出口份额的波动实际上是早于雷曼兄弟破产,也就是早于2008年第四季度,这一轮的危机,中国经历了国内调整和外部冲击两个阶段,国内的调整发生在2007年的下半年,外部冲击发生在2008年的第四季度。
因此我们从数据会发现,当美国金融危机全面恶化的时候,中国对欧美出口的份额却出现了上升,一个是国内调整进入了尾声,政府稳定出口的政策显著生效,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转危为机的努力出现了效果。
当前对中国的出口和外部冲击影响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怎么办,外需导致的没有订单或者是订单萎缩怎么办,我们研究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和GDP增长的关系,两者是显著的负相关的。
从反补贴来看,最近两年对中国反补贴的案件有显著的上升,下一步对中国的挑战来讲,一个是刚才主持人讲的4万亿元,也就是中央在今年和明年在6+1,1.18万亿元的投资如何带动社会和地方投资的4万亿元,如何带动全社会20万亿元的总投资,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是显著的,而且中国在保增长的同时,实施了十大资助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后危机时代,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体制调整还是整个的发展态势,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场危机,对企业来讲,我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今年对企业而言是保生存的一年,明年是企业抓机遇的一年,今后的两年会进入中低速发展的阶段,对中国企业是炼内功的时机,全球的经济进入繁荣期,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也就是危机以后,我们提升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运作能力,这个时候企业企业就进入了图发展的时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