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11月28日报道 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开演第十四天,所有参演剧目已基本演出结束,省艺术节也接近尾声,剧目研讨会也进行到最后一轮。 11月27日上午,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第四轮剧目研讨会在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召开,来自四个参演剧目的主创及代表与省艺术节剧评团的专家就新近演出的广东汉剧《李坚真》、话剧《风雨侨批》、粤剧《浴血凤凰》、粤剧《航父冯如》的四个剧目进行深入研讨,这种形式打破了往届艺术节只评奖、不评戏的传统,艺术院团与剧评团的专家直接面对面,就创作、演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享,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这是提高和打磨剧目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广东汉剧《李坚真》的编剧徐青介绍其创作过程,古老的汉剧演绎客家人的故事,红色的土地上走出红色的女人,编演现代戏对演员和二度的舞台呈现都是打破常规的挑战。编剧尹洪波认为每个导演都追求自己独特方式的表达,在此剧当中引入了话剧、影视剧、希腊歌队等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写意性、象征性、虚拟性的舞台整体风格。四个传统戏曲角色外化人物心理,一种别出心裁的现代戏曲呈现。在家门、山门、共产党的门的矛盾纠葛中塑造李坚真,完成了她的革命成长之路。编剧范莎侠认为选择题材的样式要与剧种的表演风格相一致。此剧也体现了用戏曲表现革命题材的难度。其他专家认为剧中李坚真离开家庭,摆脱童养媳的身份闹革命的动机没有清晰的表达。
话剧《风雨侨批》的编剧李继平介绍创作过程,经历采访、实地调研八易其稿而成,侨批是潮汕人抹不去的神圣记忆,因此创作出的戏要得到潮汕同胞的认可。此戏导演陈显曦提到此戏一直在边演边排,回去后还会进一步修改。为了扩大此剧的影响力,剧团演员克服语言障碍,用普通话演剧。编剧李新华认为此剧编、道、演等创作团队都采用本土人士,值得敬佩。剧作故事性、文学性强,主人公从不问政事的商人、被误认的汉奸、到英雄,人物的形象、性格有突转发展。话剧运用音乐较为成功。每场刀马旦的运用与剧情的粘合力不够,“药箱”一场在开与不开之间可以开掘更多的戏剧性。编剧杨晓丹认为“忍辱负重”是此剧的戏核,抓住人物的这一遭际,此剧将会走更远。运用方言演剧将会保留剧作的原汁原味和本土风情。编剧尹洪波认为此剧的结尾可作修改,过山峰回来,打死“汉奸”高友信,逼其交出路线图,这种悲剧性的结尾更具一种深思的力度。
粤剧《浴血凤凰》的编剧黎嘉飞是东莞长安的唯一的专业编剧,根据天津编剧王卫中的本子改成粤剧,九易其稿,塑造一个英雄背后的女人,她对叶挺将军的不离不弃,默默支持。编剧曾荣玲认为一个业余的表演团队演出了专业的水平。音乐中小曲运用巧妙。剧本是一种全境式的展览,应该减头绪、立主脑。剧中要突出女主角的智慧来解决矛盾冲突。编剧陈文光认为剧中人物应在“浴火”上作文章,穿越炼狱,走向重生和涅槃。尹洪波认为此剧中的“送枪”的武戏精彩,武戏的精彩表演是此剧的一大亮点。每个剧目要呈现剧种的特色表演技艺,将传统演给现代人看,让现代的表演成为传统和经典。
粤剧《航父冯如》的编剧之一吴海榕介绍在有关冯如的资料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从人物情感入手,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情节虚构创作了此剧,恩平粤剧团的团长更是倾其所有排演此剧。编剧杨晓丹认为此剧抓住了一个好的题材,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应在剧中体现主人公追寻梦想的思想的动因,他所遭遇的困难和困惑。编剧陈文光认为此剧舞台呈现上的戏剧性效果不强,冯如为什么造飞机,人物行动的动机在舞台呈现上不足。李新华认为此剧的服装的穿戴应符合历史。
粤剧《还金记》的导演莫菲提到作为一个戏剧的从业者要热爱舞台。沉下心来,做最好的戏。戏曲导演要运用戏曲的四功五法、在戏曲的本体上呈现舞台中戏曲的美。戏剧评论者要主观地审美,客观地去剖析。
此次艺术节剧目展演采取省级院团到基层演出,基层院团到省城演出的模式,相互观摩交流学习。剧目演出与剧目评论研讨适时进行,参与院团能及时听到专家的意见反馈,对剧作的修改和提升大有裨益。评论团的评论人员与院团主创面对面,分享创作的过程和经验,评论将会更加客观和实际。此种研讨模式,及时而有效,创作和评论相结合,共同促进广东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