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医疗圈出了件实打实的民生好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给一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开出了全省首张新一代溶栓药物治疗处方。就“一针”的功夫,5到10秒就完成了给药,帮患者抢回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这事儿看着是一家医院的一次诊疗突破,实际上标志着山东的卒中急救正式进入了又快又稳的新阶段,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更是多了一道靠谱的生命保障。
![]()
先跟大家把话说透,卒中到底是个啥?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中风”,其中缺血性卒中占了七成左右,简单说就是大脑血管被血栓堵了,脑细胞因为缺氧缺血开始坏死。咱们都知道,大脑是身体的“司令部”,每耽误一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后续致残、致死的风险都会直线上升。以前医生常说“时间就是大脑”,这话一点不夸张,对卒中患者来说,急救的核心就是跟时间赛跑,尽快打通堵塞的血管。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虽然只有0.5%,但病后3个月的致残率能达到14.6%到23.1%,超过六成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不管对患者本人还是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也正因为这样,国家才推出了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目标就是到2030年减少100万新发残疾案例,而高效的溶栓治疗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在这次“一针溶栓”新处方出现之前,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有不少年历史了,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阿替普酶这类药物。但老办法有个明显的短板:给药过程比较繁琐。医生得先根据患者体重算剂量,然后分步骤静脉滴注,整个过程下来要一个小时左右。对于争分夺秒的卒中急救来说,这一个小时里可能会发生很多变数,而且操作复杂也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出纰漏,或者耽误宝贵的救治时间。
这次山东首开的新处方,用的是新一代原研溶栓药物替奈普酶,这药今年5月刚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算是医疗领域的“新利器”。跟老药比起来,它的优势太贴合急救需求了:首先是剂量好掌握,单支25毫克就能满足所有体重人群的治疗需求,不用再花时间算来算去;其次是给药超级快,单次静脉推注5到10秒就完成,真正实现了“一针溶栓”,能让药物更快抵达阻塞血管,为脑细胞“抢时间”;还有就是溶栓效果更精准,它对纤维蛋白的特异性更高,能更精准地溶解血栓,同时减少对全身纤溶系统的影响,出血风险和老药差不多,安全性有保障。
可能有人会问,新药是不是就完全替代老药了?其实不是这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伟介绍,替奈普酶和阿替普酶是“互补共驱”的关系,不是谁取代谁。临床研究显示,在发病4.5小时的黄金时间窗内,替奈普酶的治疗效果不劣于阿替普酶,而且在改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和长期预后方面可能更有优势,尤其适合那些需要后续介入取栓或者要在医院之间转运的患者。两种药物搭配使用,能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给患者更多保障。
不过大家可能没意识到,“一针溶栓”能成功落地,不只是新药的功劳,背后还有医院救治流程的系统性升级。这次开出首张处方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了卒中急救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他们的神经内科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今年专门优化了全流程卒中绿色通道:5名神经内科医生24小时驻守急诊一线,疑似卒中患者一入院,就有专属医生全程陪同检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化验这些环节同步进行,不用来回等;CT室里备好了专门的检查用药,能快速做高级影像评估,筛查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一旦需要就能马上启动介入取栓;更关键的是,他们在CT室旁边直接设了卒中溶栓单元,备用了溶栓药物和监护设备,患者检查完不用返回诊室,直接就能在这儿给药,大大缩短了转运时间。
通过这些流程优化,医院把“入院至溶栓时间”(也就是常说的DNT时间)控制在了半小时以内,急诊留置时间不超过1小时,远优于国际上60分钟的黄金标准。这种“新药适配流程、流程赋能药物”的模式,才让卒中救治真正实现了分秒必争。就像这次接受治疗的60岁患者,发病1小时40分钟后就诊,医生快速评估后启动溶栓,用药后患者的症状很快就缓解了,现在恢复得不错,这就是新药和高效流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能有山东的朋友会关心,这种“一针溶栓”的好技术,啥时候能普及到咱们家门口的医院?其实大家不用太着急。目前全国都在推进卒中中心建设,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卒中中心已经覆盖了97.9%的地市和70.6%的区县,山东作为医疗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后续肯定会逐步把这种新药和高效救治模式推广开来。而且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明确说了,要把溶栓取栓作为关键技术推广,完善脑卒中分级诊疗模式,让更多基层医院具备相关救治能力。
不过在技术普及之前,咱们普通老百姓最该做的,是学会识别卒中症状,并且知道该怎么正确应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好记的“中风120”口诀:“1”看一张脸,有没有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两只胳膊,抬起来有没有一侧无力下垂;“0”听说话,有没有口齿不清或者听不懂别人说话。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个症状,都要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千万不能犹豫,更不能先在家观察或者找偏方,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
还要提醒大家,卒中的高危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些慢性病,还有吸烟、喝酒、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现在国家也在引导30岁及以上的公民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咱们平时多关注自己的身体,控制好这些高危因素,就能大大降低卒中的发病风险。毕竟再好的救治技术,也不如提前预防来得实在。
这次山东首张“一针溶栓”处方的开出,不仅是山东医疗领域的一个小突破,更是全国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从新药研发获批到医院流程优化,从大医院的技术引领到基层医院的能力提升,每一步都在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随着越来越多医院掌握这种高效救治模式,越来越多患者能在黄金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治疗,相信未来会有更少的家庭因为卒中陷入困境。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而卒中救治水平的提升,正是咱们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希望这种利好消息能越来越多,也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健康、了解急救知识,在面对疾病时能从容应对。愿每个人都能远离卒中困扰,每个家庭都能平安和睦,这就是医疗技术进步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