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11月20日是第12个“中国心梗救治日”,记者从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称“中山三院”)举行的“1120义诊活动”现场了解到,近期气温急降,“心”警报已然拉响,高发+低龄的双重风险需时刻警惕。专家指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目前影响我国居民生命的“头号杀手”,发生急性胸痛尤其高度怀疑发生行进心肌梗死时,患者及家属应抓住起病120分钟内的黄金救治时间,立刻呼叫120转诊至有胸痛中心的医院。
中青年人突发心梗后果更严重
“按压深度再往下一点,保持频率稳定!”11月20日晨,广州气温跌破15℃,中山三院天河院区门诊一楼,心血管内科主任钱孝贤教授带领团队开展心梗防治义诊。在急救演示区里,蔡女士认真跟着急诊科护士反复练习胸外按压,“天冷了担心家里老人出事,平时也有外出旅游,学会这些技能心里踏实,关键时刻能救命。”
![]()
义诊现场
![]()
蔡女士正在学习急救知识
“这轮降温后,明显感觉到心梗患者增多。”义诊现场,钱孝贤教授提醒,低温会让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也随之增加,这对本身有血管斑块的人来说,就像给“血管炸弹”接上了导火索,极易引发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心梗。他说,心梗虽然“青睐”中老年人,但临床显示,它的发作越来越年轻化,并且中青年人突发心梗造成的心肌损伤往往更严重:老年人血管狭窄,一般经历了三四十年的病变过程,血管的侧支循环已建立起代偿功能;中青年人心脏功能活跃,出现狭窄后,侧支循环尚未建立完备,心脏极易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
为帮市民快速识别心梗信号,钱孝贤教授总结出“胸痛核心识别法”:一是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中下段,可放射至左肩、下颌;二是疼痛性质为压榨样、窒息样,而非针刺样;三是常伴随大汗、恶心、呼吸困难,休息或服药后无法缓解。“不管年龄大小,出现这些症状立即打120,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运动“心”指南:适度是关键,误区要避开
天气冷了想通过运动暖身,怎么动才安全?钱孝贤教授给出“适度”建议,秋冬运动不当是诱发心梗的重要因素,运动不能过度,尤其要避开清晨低温时段,中老年人的锻炼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若有院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该如何应对?钱孝贤提醒患者及家属应立刻呼叫120,并在等待同时做家庭紧急处理:立即停止行动,就地安静休息;有呼吸困难及紫绀等急性左心衰竭时,应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衰程度;若出现休克,应取平卧位,头稍低,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对于心脏停搏者,立即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要点:患者平卧坚实平坦处实施胸外按压,清除口腔异物。
“心梗防治没有年龄界限,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把防护措施落实到日常。”钱孝贤教授呼吁,今年中国心梗救治日的口号是“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更准确的评估和治疗。”他说,针对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胸痛中心能够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显著降低了胸痛确诊时间,降低了致命性胸痛的死亡率、致残率,为其打通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据了解,中山三院胸痛中心目前年均接诊急性胸痛患者一万余人。2019年其成为中山医系统及广州东部首个通过广东省认证的单位,2020年5月成为广州东部首个通过国家级认证的单位,2024年通过国家级再次认证。
采写: 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李斯璐 通讯员 甄晓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