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心血管内科,心脏支架手术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它能迅速开通堵塞的血管,把患者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线上拉回来。然而,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以为“放了支架,就等于一劳永逸了”。
![]()
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医生常把支架手术比作一次“管道疏通”,疏通的血管虽然暂时通畅了,但滋生水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整个管道系统(全身血管)环境并没有改变。
如果术后生活方式依旧,新的“水垢”很快就会在支架内或其他部位再次堆积,造成支架内再狭窄,甚至引发新的梗死。
![]()
正因如此,当我在门诊遇到一位来自上海的王先生时,他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15年前,他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植入一枚支架,如今复查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其他主要血管也保养得相当不错。
“医生都说我创造了一个‘小奇迹’,”王先生笑着说,“其实没什么秘诀,我就是把两件事,当成了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习惯,雷打不动地坚持了15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王先生这两个看似普通,却蕴含巨大能量的习惯。这不仅是他的个人经验,其背后更是有着坚实的医学原理支撑。
![]()
习惯一:把“遵医嘱服药”内化为一种生活本能
王先生坦言,手术出院时,医生给他开了一堆药:抗血小板的、降脂的、降压的……他当时也懵,但医生的一句话他记在了心里:“这些药,就是给你血管里的‘支架’配的‘终身保镖’。”
这句话点醒了他。从那天起,他将服药视为一种“生活本能”,就像每天必须刷牙洗脸一样。
![]()
他坚守的核心是“双重保险”:
第一重:抗血小板药,防止“血栓”形成。
支架是个金属异物,放在血管里,血液容易在它表面凝结形成血栓,这是术后最凶险的并发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就是给血液“消消火”,让它不容易凝住。王先生深知其重要性,从未擅自停用或漏服,哪怕只是出门跳个广场舞,他也会把药盒带在身上。
![]()
第二重:他汀类降脂药,稳定“斑块”的根基。
他明白,降脂药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化验单上的箭头变没,更关键的作用是稳定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斑块,防止这些像“薄皮大馅饺子”一样的不稳定斑块破裂,引发新的堵塞。同时,他汀还能抗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从根本上改善血管环境的“多面手”。
![]()
他的智慧在于“主动沟通与定期复查”: 王先生不会自己当“医生”。
每次复查,他都会把身体的细微感受告诉医生,比如“最近早上起来心率有点快”、“感觉腿有点没劲儿”。他会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这些化验单是他和医生共同调整用药方案、确保长期安全的重要依据。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长期管理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药物的长期坚持,是保障介入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基石。王先生正是这一科学理念的完美践行者。
![]()
习惯二:将“心态管理”提升到与“疾病管理”同等高度
如果说严格用药是“硬件”保障,那么王先生的第二个习惯则是“软件”核心——他极其重视心态的平衡与情绪的管理。
手术前,王先生是个急性子,工作上追求完美,容易焦虑,一点小事就能让他血压升高。术后他反思,正是这种长期紧绷的状态,不断侵蚀着他的心血管健康。
他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 建立“情绪缓冲带”:遇到令人生气或焦虑的事情,他不再立刻反应。他会对自己说:“先停十秒,为这个事把身体气坏了,值不值?”这短短的十秒,给了他情绪降温的空间。
![]()
- 培养“沉浸式”爱好:他重拾了年轻时的爱好——养花和临摹毛笔字。给花草松土施肥,需要耐心;一笔一划地临帖,要求心静。他说:“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喜欢且安静的事情时,心里的那些烦闷自然就挤不进来了。”
- 构建“社交支持网”:他不再把自己封闭起来。每天固定时间和老伴散步聊天,周末和几位知根知底的老友下棋、喝茶,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这些高质量的社交,给了他强大的情感支持和归属感。
![]()
为什么心态如此重要?
现代医学中的“双心医学”告诉我们,心脏的心理健康与心脏的生理健康同等重要。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血压心率波动、促进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一个平和、乐观的心态,本身就是一剂高效的“心血管保护药”。
成功的背后,是系统工程的支持
当然,王先生的成功,绝不仅仅是这两个习惯的功劳。他在饮食上坚持低盐低脂、均衡营养;在运动上遵从医生建议,每天进行适度的快走或太极拳。
但他自己总结,“严格用药”和“平和心态”是支撑他坚持所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两大支柱”。没有了这两根支柱,其他的努力很容易在漫长的岁月里坍塌。
![]()
给每一位心血管患者的启示
王先生的故事无法复制,因为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都不同。但他成功的经验却可以借鉴:
- 重新认识“治疗”:支架手术只是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真正的治疗,是术后漫长岁月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坚守。
- 与药物做“朋友”:不要惧怕药物的副作用,而应看到它巨大的保护作用。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是对自己生命最负责任的态度。
- 呵护你的“心”:请像关心你的血压一样,关心你的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让身心都处于一个放松、和谐的状态。
![]()
支架,给了心脏一次重生的机会;而之后如何生活,则决定了这颗心能健康跳动多久。 希望王先生的故事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将健康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长期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50(06): 555-567. [2]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双心疾病诊疗专家共识[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06): 639-644. [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年)[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 48(12): 1000-103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