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医院被举报违规使用医保
西安一医院心血管手术纠纷:患者离世后家属追责揭违规,获官方奖励。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一起医疗纠纷事件引发关注。一位老人因主动脉瓣狭窄在中度水平接受心血管手术,术后仅46天不幸离世,医疗费用高达60余万元。家属通过深入查阅病历和多方求证,发现医院存在多项治疗和收费不规范问题,最终向医保部门举报,促成官方调查确认26项违规,涉案医保资金超7万元。法院一审认定医院承担七成责任,此案正进入二审程序,凸显医疗服务中知情同意和诊疗规范的重要性,提醒公众在就医时需加强权益保护。
事件源于2020年8月。一位老人经B超检查确诊主动脉瓣中度狭窄,无明显症状如胸痛或心衰。西安市某知名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生评估后,建议立即手术,强调若延误可能突发严重后果。家属基于信任同意治疗方案。同年11月,老人接受经心尖TAVR(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实际采用经心尖路径,而非术前沟通的经股路径。手术中植入国产瓣膜,自费部分高达28万元,
此费用术前未明确告知。术后老人出现昏迷等并发症,转入ICU重症监护,期间进行多项辅助治疗,包括多次清洗和血气监测。12月,老人因多器官衰竭离世,总医疗支出逾62万元,其中医保报销约29万元,自付超33万元。
家属李女士,西安某高校硕士毕业生,对父亲离世悲痛不已。她回忆,术后转至其他医院时,医生指出手术创伤较大,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为求真相,李女士系统梳理病历,发现多项疑点:手术类型与告知不符,瓣膜植入无标签标注,病历记录不完整,如手术人员名单多版无主刀医生明确签名,材料来源缺失。同时,费用明细异常:最小侵入性手术却收取6000元纱布费和5700元缝合线费;ICU期间34次会阴清洗和96次血气分析记录零散,未见必要性评估。经咨询多名心血管专家,李女士获知,中度狭窄患者通常无需手术干预,国家指南列出六项手术指征,父亲病情均未达标。这些发现让她质疑医院诊疗决策和收费合规性。
2022年,李女士提起医疗损害诉讼。法院审理中,专家鉴定确认医院存在知情同意不足、诊疗记录瑕疵及手术路径变更未重新告知等问题。2024年8月一审判决,认定医院医疗损害责任,判其承担70%赔偿,剩余由患者自身因素分担。李女士不服上诉,二审移交雁塔区法院重审,目前审理中庭。同期,她向西安市医疗保障局提交43项涉嫌违规举报,涵盖过度诊疗、虚高收费及医保基金不当使用。经调查,2025年8月确认26项违规,其中24项源于举报,另查2项,涉及医保资金7.5万余元。10月,李女士获3%比例奖励2254元,依据当地举报激励机制。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医院及相关医生作出行政处罚,包括警告和罚款。国家医保局下发通报,要求加强类似问题整改。医院方面暂未回应细节,但表示将配合调查。李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感慨:“父亲的离去让我痛彻心扉,本是信任医院才选择手术,却发现诸多环节不透明。我会继续学习医疗知识,提醒家人和朋友就医时多问多查,尤其术前知情同意是首要保障。”她还分享,父亲生前热爱园艺,术前还计划为社区栽树,如今这份遗憾化作她维权动力。
此案暴露医疗领域潜在风险:手术指征把控松散可能放大患者负担,病历管理不严易酿纠纷,收费透明度不足影响公众信心。专家分析,TAVR手术适用于高危患者,中度狭窄多以药物监测为主,盲目推进或致不必要创伤。近年来,类似事件频发,监管部门已推动“双通道”支付改革,强化医保审核和第三方监督。西安医保局表示,将常态化开展专项检查,覆盖心血管等高值耗材领域,严打过度医疗。医院需完善内部流程,如手术前多轮告知和专家会诊机制。
![]()
社会层面,此事引发广泛共鸣。网友留言:“医疗贵不怕,怕的是不值。”呼吁构建“阳光诊疗”体系,让患者知情权落到实处。李女士的坚持,不仅为父亲讨回公道,也为行业敲响警钟。未来,随着数字化病历推广和患者教育加强,这样的纠纷有望减少。守护健康,需要医患携手,共同筑牢安全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