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
本文字数:2975,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孙梦凡
曾经的环京“地产一哥”华夏幸福,因一笔417.16万的工程款,于几日前被债权人申请重整,且法院已受理“预重整”程序。
但这一“重整”计划并未得到第一大股东的认可。华夏幸福现任董事王葳于19日夜间公开发声,称自己对预重整完全不知情,已向监管部门投诉其程序合规问题。
作为“平安系”在华夏幸福的代表,这不是王葳首次向华夏幸福表达异议。此前,王葳还对其2025年中报的资产减值事项投出“反对票”,理由是“置换带处理不审慎”。这笔债务置换方案“涉险”通过前,债权人曾质疑公司“掏空优质资产”。
10月下旬,平安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平安资管,还累计减持华夏幸福7,815,487股股份,减持后平安系持股比例从25.19%降至24.99%。
417万欠款引发的重整风波
华夏幸福的“预重整”还未有进展,便已出现意外波澜。
11月19日晚间,华夏幸福现任董事王葳发表公开声明,称对华夏幸福发布预重整公告一事完全不知情,公司未通过任何形式进行告知。
“该公告的发布完全绕过本人,严重违反了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公司治理的基本程序。”王葳称,公司对预重整事项是否“无异议”,应经过董事会审慎研究审议表决后,提交股东会表决。该公告缺乏合法决策流程,已向监管部门投诉。
风波起自数日前,11月16日,华夏幸福公开表示,“龙成建设”向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启动对华夏幸福的预重整程序,目前法院已受理。龙成建设为华夏幸福实施市政工程施工总包工作,尚被欠付工程款417.16万元。
华夏幸福董事会在公告中称,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向法院提出预重整及重整申请。法院已决定对公司实施预重整,董事会将依法主动配合法院开展相关工作。
11月17日,华夏幸福再次声明,收到廊坊中院出具的《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书》,依法指定“华夏幸福司法重整清算组”,担任公司预重整期间的临时管理人,管理人将依规开展预重整工作,并已向债权人发出申报通知。
记者查阅相关通知发现,本次债权申报时间截至12月18日,申报主体包括对华夏幸福享有债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中包括附条件、附期限的债权,已到期、未到期的债权,以及诉讼、仲裁未决的债权等。
业内表示,鉴于法院已受理预重整,相关审计、评估须在3~4个月完成,若显示公司资不抵债缺口过大、缺乏持续经营现金流,法院可能认定“不具备重整价值”、驳回申请。前期已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的债权人,也需要进行“二次征询”。
如果公司正式进入重整程序,华夏幸福原来的债务重组方案,或可整体平移为重整计划草案的一部分,也可视投票结果,再调整展期期限或削债比例。整体而言,债权人的偿债周期或将进一步拉长,清偿率也面临不确定性。
更不乐观的是,若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便受理重整,公司也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实施破产清算的风险。
如今,华夏幸福重整与否还存在不确定性,“平安系”董事已就程序问题开始表达异议。
“平安系”代表的“反对”
作为“平安系”在华夏幸福的代表,这已不是王葳首次投出“反对票”。
在2025年中期财报,华夏幸福进行了大规模资产减值计提,包括计提坏账准备21.54亿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33亿元、合同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27亿元等,并影响2025年半年度利润总额28.65亿元,影响归母净利润20.98亿元。
对上述资产减值事项,华夏幸福召开了第八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5年第三次会议、以及第八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不过在投票时,董事及审计委员会委员王葳投出“反对票”,理由是“置换带处理不审慎”。
华夏幸福去年提出、今年实施的“置换带”方案,是“平安系”与其出现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方案,华夏幸福拟向廊坊资管转让下属公司廊坊泰信、廊坊安尚100%的股权,价格仅2元。这两家公司的资产包括27.1亿元的实物资产,以及198.6亿元应收账款,负债则是对廊坊银行的225.75亿债务。
这意味着,廊坊资管在取得这些资产的同时,也将承接华夏幸福对廊坊银行的债务。在华夏幸福看来,此举有助于公司化解阶段性流动性风险,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同时减少等值的资产和金融负债约225.75亿元。
在投票表决时,上述议案“涉险”通过,同意票比例为55.3%,反对票比例为44.6%。
之所以有超四成的反对票,是因为华夏幸福还受委托对资产进行8年运营,收益归廊坊银行,达不到考核目标则需现金补足。有债权人认为,相关债权从原本的普通债权变成优先债权,这违背了“同债同权”原则,损害了其他债权人利益。
此外,在该方案刚提出时,还曾表示作为“置换带”的条件,金融债权人须向廊坊市属国有企业或指定主体提供新增融资,新增融资额度为债权余额的1倍。当时该政策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被指过度向特定债权人倾斜利益。
不管前期争议如何,这份化债方案还是“涉险”通过。而王葳在财报中直言“置换带处理不审慎”,并对华夏幸福的资产减值事项投出“反对票”,直接将“平安系”与华夏幸福在化债问题上的分歧,摆到了台面上。
华夏幸福的破局难题
作为曾经的“白衣骑士”,中国平安不仅是华夏幸福的股东,还是主要金融债权人之一。
2018年,在华夏幸福出现首轮流动性风险时,平安资管以137.7亿元价格受让华夏幸福19.7%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9年,平安方面再次加码42.03亿,两次收购后,平安人寿及一致行动人平安资管合计持股7.58亿股,占华夏幸福总股本的25.25%。
当时,中国平安与华夏幸福不仅是财务投资关系,除了股权方面的深度参与,“平安系”还通过债权形式参与华夏幸福核心业务。比如,2020年平安养老发起设立“平安养老-九通基业债券投资计划”,合计募集资金100亿,与华夏幸福加强合作。
但“好景不长”,华夏幸福在2021年便出现债务危机,当年净利润直接出现390亿的巨额亏损。更戏剧化的是,当年9月,华夏幸福控股股东华夏控股,因股票被强制处置,导致持股比例下降,平安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被动”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手中。
此前,华夏幸福一直在推动债务重组,公司较早前披露的《债务重组计划》中2192亿元的金融债务,已签约重组的金额累计已达1926.69亿元。但如今但被约417万元小额债权人提出了重整申请,让外界颇感意外。分析人士称,这或许因为该公司此前的重组方案主要针对“大额金融债”,小额经营类债务并无统一司法保障。
另外值得提及的是,即便是已签约重组的债务,也有债权人提出“实际执行不足”,比如现金清偿率问题。有业内专家表示,华夏幸福作为最早一批推进债务重组的房企,当时谈的一些条件,相比如今的要优厚很多,市场经过几年深度调整,有些条件或不能完全兑现。
后续,华夏幸福会正式推进重整,还是走二次债务重组的路子,还需要继续观察。
微信编辑| 苏小
第一财经持续追踪财经热点。若您掌握公司动态、行业趋势、金融事件等有价值的线索,欢迎提供。专用邮箱:bianjibu@yicai.com
(注:我们会对线索进行核实。您的隐私将严格保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