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这家曾经风头无两的千亿级房企,现在因为一笔区区417万的工程欠款,被推到了预重整的边缘。这事儿听起来挺荒唐的,明明千亿债务都扛过来了,怎么就栽在这么点小钱上?
但仔细想想,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地产行业债务问题的冰山一角。华夏幸福从2021年爆雷开始,就一直在债务重组的路上挣扎,到2025年11月,重组了大部分金融债,可经营性债务的那些小窟窿,却成了致命伤。
![]()
龙成建设这个债权人,忍了又忍,最后直接申请法院介入,这步棋下得狠,也暴露了房企在化债过程中重金融轻经营的毛病。市场反应也挺有意思,公告出来前后,股价居然涨停了,好些投资者觉得这可能是转机。
但现实是,预重整只是开头,后面能不能正式重整,计划过不过关,都悬着呢。要是失败,破产清算就摆在那儿。公司公告说不影响日常运营,可谁都知道,退市风险警示随时可能来。整个地产圈子,现在都盯着华夏幸福,看它怎么收场。
这不光是公司的事儿,还牵扯到债权人权益、行业机制的完善。中小债权人像龙成建设这样的,平时被忽视,司法途径成了他们最后的武器。债务重组不能只顾大头,忽略小尾巴,不然早晚出问题。
![]()
千亿债务重组的尴尬现实
华夏幸福的债务危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早从2021年2月就公开违约了,当时金融债务总额高达2192亿元。这笔钱够吓人的,公司赶紧推出重组方案,用卖资产、带债务、展期、兑付、抵债、接盘这六种方式来化解。
进展看起来还行,到2025年10月31日,已经签约重组了1926.69亿元,占总量的八成多。但剩下的245.69亿元没还上,这就埋下隐患了。更别提新增的违约,自2025年10月1日到10月31日,又多出5.63亿元的银行贷款和信托贷款没按时还。
为什么会这样?地产市场低迷是主因,销售回款少,资产价值缩水,抵押处置难。公司2023年到2025年前三季度,一直在亏本,归母净资产直接掉到负47.38亿元,资不抵债的局面越来越明显。
营收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只有38.82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了72.09%,净利润更是负的。这样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自然弱。重组方案当初定得挺好,可市场变了,条款跟不上形势。
![]()
不少出险房企都遇到类似问题,单纯靠展期和卖资产,撑不了多久。华夏幸福的案例,就说明债务重组只是暂时的止血,得从经营上找新出路,不然永远在泥潭里打转。业内分析,这反映出房企在化债时,容易陷入选择性偿债的陷阱,大债谈妥了,小债拖着,结果恶性循环。
龙成建设这笔417.16万元的工程款,就是典型。人家是给华夏幸福做市政工程的总包,验收结算后,陆续付了大部分,可尾款一直欠着。催告多次没用,只能走法律路子。
11月16日,廊坊中院受理了预重整申请,公司自己也说没异议。这步走完,债权人开始登记,所有债务都要重新梳理,包括已签的金融债协议,也得备案调整。
小额经营债可能用现金折价或快速处置的方式处理,但平衡大债权人和中小债权人的利益,是个大考验。没有实力强的战略投资者进来,重整计划很可能黄了。现在地产投资价值低,找人接盘难。这事儿不只华夏幸福一家,好些房企都卡在这儿。
![]()
王文学的起落与公司命运
说起华夏幸福,就绕不开创始人王文学。这家伙从河北霸州一个普通家庭起步,1967年生,中专毕业后在廊坊交通运输公司当司机。90年代初辞职开火锅店,赚了第一桶金。1998年创办华夏房地产开发公司,前身就是小地产企业。
2002年转战固安工业园区,靠环京优势,搞产业新城模式,吸引企业入驻。公司规模蹭蹭上涨,2010年代上市,成为环京地产老大。王文学持股多,当了河北首富。但好景不长,2021年债务危机爆发,他公开说愿赌服输,把责任揽身上。
可实际情况是,公司管理出问题,2021年他减持套现130多亿元,这直接打击市场信心。债务重组推进中,他推动卖资产变现,但公司还是步步维艰。控股股东华夏控股被动减持股份,他的控制力弱了。2022年底,公司割肉卖黄金地段商业项目,凑钱还570亿元现金兑付部分。
![]()
2023年,王文学现身公司开工大会,看起来还行,但债务压力没减。创业团队也出事儿,元老孟惊被查,23年老臣辞去教师职跟王文学创业,结果卷进麻烦。王文学的败局,根子在扩张太猛,债务堆积。地产调控一来,环京项目受限,资金链断裂。
他试图不逃废债,用时间换空间,但重组一再遇阻。高管年薪还千万,这在爆雷房企中挺扎眼的。华夏幸福的困境,王文学脱不了干系,他的决策让公司从巅峰跌谷底。
现在预重整阶段,他的角色还是董事长,但公司命运不掌握在手里,得看法院和债权人。风光时首富,危机时愿赌服输,可现实残酷,输了就一无所有。
![]()
预重整进程的行业镜像
华夏幸福的预重整给整个地产行业敲警钟。法院受理后,所有债权统一梳理,这意味着前期重组成果可能要调整。金融债签约率近九成,可小额债没纳入,现在得补上。管理人得协调各方,专业能力关键。战略投资者引进是重中之重,没有他们,重整空谈。
但当前市场环境下,房企吸引力差,优质资金不愿进。房企得拿出经营转型方案,向不动产运营、城市更新转,才能重建信心。华夏幸福的教训是,债务重组设计要全面,兼顾大债小债,建立公平机制。不能重规模轻效益,得绑定化债和转型。
行业整体,债务问题蔓延,好些千亿房企出险。像金科股份的重整案例,用债务削减加债转股,缓解短期压力,但最终靠经营翻身。华夏幸福若重整成功,或许涅槃;失败,就清算。整个地产寒冬,得直面核心,从治标到治本。
中小债权人权益保障,是机制不完善的地方,得改。市场投机心态也得警惕,股价涨停不代表真转机。华夏幸福这事儿,戳破了伪平衡,房企得清醒,债务化解靠企业价值重塑,不是纸面游戏。展望未来,行业要向政策支持领域转,培育造血能力,才能走出来。
![]()
不止华夏幸福,整个地产圈都在债务泥潭里挣扎。2025年,市场持续低迷,销售乏力,房企偿债更难。华夏幸福的预重整,成了范本。债权人龙成建设的行为,说明中小供应商忍耐有限,司法介入成常态。
这暴露重组结构性缺陷,重金融债轻经营债的模式,早晚崩盘。行业得反思,完善债务保障机制,让中小债权人有公平渠道。否则,边重组边被诉的循环,会拖垮更多企业。
华夏幸福累计违约245亿元,加上新增5.63亿元,压力山大。财务数据惨淡,前三季度营收降七成多,亏损加剧。这样的局面,转型迫在眉睫。房企不能老思维,得适应变化,向服务商转。
华夏幸福的环京模式,当初牛,现在成包袱。债务危机中,创始人王文学的减持套现,成了信任崩塌的导火索。公司创业团队问题频出,管理层稳定性差。预重整进程中,不确定性大,退市风险高。华夏幸福的赌局未完,成败看经营重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