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易弋力
当前,科技圈的焦点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由虚向实”的转变。当元宇宙的热潮逐渐回归理性,一个更具象、更触及物理世界根本的赛道正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的每一次迭代、Figure AI与OpenAI的联手、以及国内众多科技公司的纷纷入局,都预示着:这个过去数十年都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处在产业爆发的临界点上。它不仅仅是多了一个炫酷的科技玩具,更意味着我们习以为常的消费电子格局,即将被彻底改写。
人形机器人概念由来已久,为何偏偏是现在被寄予厚望?
11月20日,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鹏博士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其背后,是政策、技术、需求三大引擎的协同发力,共同构成了其破局而出的坚实基础。
政策东风:全球竞速,构筑战略新高地
世界主要经济体已形成战略共识:人形机器人是未来制造业、服务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体现。一场围绕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的布局已全面展开。
中国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是纲领性文件,其核心在于“应用”二字。它明确在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养老、教育等十大重点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这不仅仅是资金支持,更是通过创造明确的落地场景,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了清晰的市场预期和商业化路径。
在创新生态驱动,美国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机构,持续资助前沿基础研究与颠覆性技术探索。其模式侧重于构建一个由顶尖高校、国家实验室和创新企业组成的、充满活力的研发生态。
作为传统机器人强国,日本和韩国政府将机器人产业视为国家战略进行长期培育,在核心技术研发到社会接纳如伦理、法规等方面均有系统布局。
这些全球性的政策布局,共同为产业提供了研发资金、市场信心和法规指引,为产业化的最终实现构筑了坚实的跑道。
技术突破:跨界融合,成本曲线迎来拐点
人形机器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发展必须依赖于一个高度集成与协同的技术平台。当前最大的进展正来自于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领域成熟技术的系统性“降维迁移”。
特斯拉的Optimus项目是诠释这一趋势的绝佳范例。在核心技术方面,特斯拉并未从零开始,而是将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经过大规模量产验证的三大核心技术矩阵,近乎完美地复用于Optimus的研发。特斯拉将其FSD全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决策规划的核心神经网络模型直接迁移至机器人。这套系统已在全球数百万辆特斯拉汽车上运行,处理了“数十亿英里”级的真实世界视频数据,使其具备了在复杂、非结构化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导航、识别物体和理解人类意图的惊人能力。同时,特斯拉沿用电池技术,直接复用成熟的电动汽车电池包与先进的BMS电池管理系统,解决了机器人高功耗下的续航难题。
在人形机器人的“四肢”上,特斯拉借鉴驱动技术,利用在电动车电机上积累的精密传动与扭矩控制经验,开发出了性能强劲且成本可控的机器人关节执行器。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公开表示,其目标是将Optimus的量产成本控制在2万美元以下。这一价格目标首次将人形机器人从造价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科研设备”,拉入了高端消费品的价格区间。如果实现,将意味着其真正具备了大规模进入消费市场的前提条件。
需求觉醒:社会结构变迁催生刚性市场
任何革命性产品的成功,最终都离不开坚实的社会需求基础。人形机器人正面临一个由全球性社会结构变迁所创造的历史性机遇。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正持续攀升,预计将从2022年的10%上升至2050年的16%。这一趋势在中国尤为严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1.1%,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由此产生的庞大养老陪护、家庭服务需求,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最根本、最迫切的市场拉力。
伴随老龄化的是适龄劳动力人口的相对减少,推高服务业人力成本。与此同时,新一代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更高,渴望从繁琐家务中解放,追求更智能化、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因此,政策、技术与需求这三股力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正向循环,共同将人形机器人推向了产业化的“黎明”。
展望未来,王鹏认为,一旦人形机器人实现规模化普及,它对消费电子产业的冲击将是系统性和颠覆性的。这场变革将远超增加一个新产品品类那么简单,而是会推动整个产业从产品形态、价值链到竞争格局发生一次彻底的“升维”革命:一是产品形态的重构:从“信息终端”到“场景执行主体”;二是产业价值链的迁移:竞争核心从硬件制造转向软件与生态构建;三是竞争格局的洗牌:跨界融合与生态竞争催生新一代产业巨头。
在王鹏看来,人形机器人对消费电子产业的改写,是一次从“信息处理”到“物理执行”的维度跃升。它不仅是多重力量驱动下的必然产物,更将反过来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和全球产业逻辑。前路依然布满挑战——技术的终极可靠性、成本控制的现实压力、数据隐私与伦理安全的边界,都是需要跨越的沟壑。
然而,方向已然明确,浪潮不可逆转。一个由“机器人伙伴”定义的新消费电子时代正加速向我们走来。对于中国的产业界、政策制定者和每一位创新者而言,这既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也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时代竞赛。只有深刻理解这一趋势,提前布局核心技术、积极构建开放生态,才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巨变中占据主动,于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