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生,我爬两层楼就喘不上气,
这是怎么回事?”
“我儿子才30岁,
报告上说‘肺气肿’,能治吗?”
11月19日上午,
福州肺科医院南广场的义诊台前,
市民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在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当天,这场公益义诊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慢阻肺防治所面临的矛盾现状:患者人数近1亿,公众知晓率却不足3%。
![]()
肺功能检测搬至现场
高危人群及时筛查
清晨微凉,但义诊现场气氛早已火热。许多人都有备而来,手里攥着CT片、报告单、化验单和五花八门的药盒。
![]()
家住古田的黄先生成功“抢”到了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宏英主任医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他开心地感慨:“这些专家号平时想都不敢想,今天居然免费!我天没亮就出发了。”
现场的福利除了专家咨询,还把吸入装置用药指导和肺功能检测搬到广场,为市民提供一站式、零距离的肺部健康服务。专家们一问诊,发现疑似患者,便立即建议进行免费筛查,当场出报告,当场解读。
![]()
市民陈先生就在这“一站式”筛查中被确诊了慢阻肺。他看着报告单,心情复杂:“又怕又庆幸!怕的是以后要长期吃药,庆幸的是今天被专家‘逮’个正着,没拖到晚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吕骁副主任医师立刻为他讲解了后续的治疗与随访方案。
林大爷是个老烟民,报告显示已是中重度慢阻肺,降温后他咳嗽不止,动辄气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饶瑀主治医师苦口婆心地劝诫:“您现在戒烟,在医生指导下用上制氧机,还来得及!如果再放任,未来可能就得背着呼吸机生活了,生活质量一落千丈。”
![]()
更令人心惊的,是疾病的年轻化趋势。一位李女士拿着她30岁儿子的肺气肿报告单,焦急地向吕骁询问“有没有断根的药”。
吕骁听后立刻提高了警惕:“这么年轻的肺气肿,必须高度关注!”在详细询问后,他确认这个小伙子也有长期吸烟史。
“慢阻肺的致死率已高达40%,想‘断根’不现实,但它可防可控。”吕骁一再向李女士强调,“第一要务就是立即戒烟,并尽快开始规范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紧急提醒
降温季节正是慢阻肺高发期
大众的“陌生”与义诊的“爆满”,是这场慢阻肺防治中最突出的矛盾。这个看似陌生的疾病,实则是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会导致气流持续受限,让患者感觉“憋闷”。全国患者人数接近1亿,但极低的诊断率与知晓率这一现状,意味着大量患者如冰山潜伏在水下,直至急性发作才被发现。
近期气温“断崖式”下跌,正是将“水下冰山”推向医院的主要原因。吕骁介绍,近日福州气温下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里,有近二分之一的患者是因慢阻肺急性加重而入院,不少人甚至是“躺着进来”的急诊,并合并了各种感染。
“天气寒冷,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活跃,极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吕骁呼吁,“对于有长期吸烟史、家族史,或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以及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的人群,千万不要把‘老慢支’不当回事,应尽快到医院进行一次规范的肺功能检查。”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杨晨声
编辑:李子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