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科学家对UK Biobank中的人类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母亲的生育年龄与后代成年后的身高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和父亲的生育年龄不存在相关性。
简单来说,母亲生育年龄越大,孩子成年后的身高可能也会长得更高。这一研究现刊登在权威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
那么,这个现象如何用科学解释呢?
![]()
为此,研究者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共聚焦成像技术,跟踪了母体线粒体从卵母细胞到胚胎的整个遗传过程。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起源于一颗受精卵,而其中重要器官“线粒体”只源自母亲的卵细胞,和父亲毫无关系。
结果观察到,相比年轻母体,老年母体会将一系列性状异常的“老化线粒体”传递给了后代。看似非常不好。
但在子代生长发育过程中,这种“老化线粒体”会一点点恢复正常。不过,已经由“假性老化”线粒体激活的“能量调节通路”AMPK信号却不会“恢复正常”,依然保持高度活跃状态。
于是,高度活跃的AMPK信号,加速了子代“恢复正常”后线粒体的运作效率,最终让来自老年母体的后代表现出“更大的体型”。
放在人类社会,“二胎比一胎身高更高”的说法经常出现,这项研究刚好从科学层面上解释了为什么。
![]()
但年轻妈妈,也没必要就此担心孩子会因为自己长不高。因为自21世纪生物科学大爆炸之后,身高就已经被证明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手段进行干预的。
![]()
![]()
![]()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科学与产业界的融合趋势正加速,即科学家的成果要尽可能运用到现实当中。除了上述杰弗里·霍尔并,据第一财季报道,获得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弗雷德·拉姆斯德(Fred Ramsdell),也将成果投入一家从事调节性T细胞疗法开发的生物技术初创公司。
那么,上述我国科学家对母亲的生育年龄与后代成年后的身高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机制的发现,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运用到青少年身高干预上?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