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绛染朗读音频
有一个女孩,幼时被生母抛弃,被继母虐待,13岁辍学,15岁丧父。
为了维持生计,她做过各种各样的底层工作:
在饭店端盘子、在网吧收银、在流水线上拧螺丝、摊过煎饼。
甚至,还曾被骗入传销组织。
然而,也是这个抓了一手坏牌的女孩,最终却靠着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
4年考过30多门科目,获得北大心理学专业的自考本科文凭。
后又拿下香港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成功考上博士,还作为交流学者赴芬兰交流学习。
还在2024年出版了自传体书籍《小小浮浪人》,详细又坦诚地记录了自己的成长。
这个女孩就是武秀秀,笔名小小。
她写的《小小浮浪人》被誉为“中国版《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书中血泪交织的成长史激励了无数读者。
命运对小小不厚道,可她硬是从底层的泥潭中挣脱出来,看到灿烂阳光和广阔世界。
看罢她的故事,不难发现:
原生家庭是无法规避的来处,但不是困住自己理由。
苦难绝非沉沦的借口,而是可以成为向上攀爬的阶梯。
![]()
父母离婚后,小小随着打工的父亲去了北京。
那时候她只有六七岁,却已经懂得心疼父亲,每天都尽力把家里的事打理好,好让父亲回家后能歇一歇。
那会儿做家务再累,小小心里也是自由又开心的。
可等她长到八九岁,继母王凤玲来了,小小的噩梦也来了。
![]()
有一次,她刚打开电视,就被继母撞见,随即就挨了继母重重一巴掌,打得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转,脸上火辣辣的疼。
自此,挨打对她来说成了常事。
哪怕是吃饭时夹菜夹得远了点,头上也会狠狠挨一拳。
她那时候学习成绩特别好,有时会把奖状带回家,可继母好像见不得她好,总用打火机把奖状烧掉,还让她把地上的灰扫干净。
有时她正写作业,继母会突然抢过作业本狠狠摔在地上,丢下一句:“装什么装!”
继母买东西也只给她自己的女儿吃,小小拿了几块饼干,继母甚至会把她的耳朵拧出了血。
小小心里特别委屈,把这些事说给父亲听,父亲没有帮她讨回公道,只是说:“听话,你以后长大了就好了。”
在父亲那里得不到安慰,小小只能独自面对继母的刁难,痛苦地活着。
日复一日,她变得好像热锅上的蚂蚁,时时刻刻留意继母的动静,活在高度紧张中。
书中有句让人读后特别心疼的话:
“王凤玲对我最大的摧毁不是让我自卑、怯懦和害怕,而是她让我忘记会有人爱我。”
这么小的一个人儿,本应该活在父母的疼爱之中,可小小却整日活在水深火热中。
以至于在伤心痛苦时,小小甚至想过离开这个世界。
![]()
萧伯纳说:
“这个世界有点霸道,有点偏袒,有点蛮不讲理。所以有人被遗忘在人世间,有人被佩戴上了主角光环。”
确实如此。
原生家庭这道起跑线,从来都不公平。
有人一出生就带着被爱的铠甲,在鼓励声中撒欢生长;
有人却只能穿着不合脚的鞋子,连迈出第一步都要反复自我怀疑。
可若把人生困在落后的起跑线里,便错过了自我重塑的可能。
毕竟,没有谁的人生是被起跑线定格的,那些敢于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终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跑出不一样的精彩。
![]()
有位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对小小说:
“你很聪明,应该去上学。可以了解一下成人高考。”
就是这么一句平常的、普通的话,却意外地改变了小小余生的命运。
小小的执行力很强,她立马着手上网寻找答案。
快速且理性分析完自身优劣势后,她选择了自考北京大学的心理专业。
![]()
选定目标后,她就马不停蹄地学习起来。
随时都把备考的书带在手边,工作不忙时看一会儿,下班回家后继续学习。
为了能记住书中内容,她反反复复看同一本书,把重点全部标记下来,反复背诵和抄写。
一段时间后,她抄书的本子堆得比她个子还高。
四年后,她顺利拿到了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历,工作也由最底层提升了档次。
后来去了深圳发展,小小越来越觉得自身知识的欠缺,她又决定申请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硕士学位。
雅思对她来说是最难的,为了闯过这一关,她备了个小本本,上面写着每天要听写完多少单词,做多少篇听力和阅读理解。
为了培养语感,她连睡觉都戴着耳机听英语。
这样持续了几个月,第一次雅思考试,她得了5.5分,不久的第二次,她就拿到了6分。
后来,她成功通过面试,收到香港理工大学的offer。
从初一被迫辍学,到克服重重阻碍重新接受真正的学校教育,小小走了十多年。
她用清醒的头脑和强大的执行力,在生活的泥泞中野蛮生长、提升自我。
![]()
《皮囊》里有段话说得透彻:
“常常熬不住的时候也想找个靠山,可是你怎么找都会发现,有的山长满荆棘,有的山全是野兽,所以你应该是自己的那座山”。
总有人期待贵人相助或运气降临,把走出黑暗的希望寄托在外界。
可能劈开黑暗的,往往只有自己手中的斧头。
若自己没有举起斧头的力气,再明亮的光也照不进封闭的心房,再有力的援手也拉不起不愿起身的人。
当一个人不再抱怨黑暗、不再等待救赎,而是去增加学识、提升认知,认真学一项技能、坚定向前迈一步、咬牙扛过一次崩溃。
终会发现:那些曾让人望而却步的黑暗,正在一斧一凿中,裂开了透光的缝隙。
人生没有白下的力气,每一次主动出击,都是在为自己劈开通往光明的路。
![]()
也许是由于从小的营养不良,也或许是因为小小小时候在工地搬了太多砖、干了太多活,她的个头一直是矮矮的,即便成年后,个头也不足1米5。
因此,十厘米高的高跟鞋成了她的执念。
上学的时候穿,工作的时候穿,在出租屋里穿,就连去爬山她也要穿。
甚至给父亲办丧事时,她也要穿。
农村的泥土路很难走,但她从没想过换一双鞋。
在香港读研时,朋友邀请她去游艇上参加生日派对,她很高兴也很想融入他们。
但因为那种派对上是要脱鞋的,她只能说自己有事去不了了。
小小清楚地感知到她对高跟鞋的执念是不正常的,是近乎病态的,她不想总盯着自己的短处,但就是无法克服。
于是,她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开解,她才渐渐明白不能总把高跟鞋当成伪装,要把高跟鞋当成一种搭配。
一个人,不管高矮胖瘦,都可以很舒适、很自信地展示自己。
从那之后,在课堂上,在同学间,她不再支支吾吾地隐藏或伪装自己,不再把自己的情感包裹得严严实实,而是坦诚地讲述自己的过去,她的童年、她的家庭、她的打工经历。
真正讲出来后,她不但没觉得羞耻,反而觉得这些经历让她变得很特别,变得坚不可摧,也让同学对她刮目相看。
![]()
她曾经也恨过,恨生母的抛弃、恨继母的刻薄、恨命运的不公,但现在不恨了。
就这样,在与同学的点滴相处中,在她的刻意练习中,她逐渐学会了和自卑相处,与过去和解,活得越来越轻盈。
她的高跟鞋也从十厘米变成六厘米、两厘米,直到变成平底的运动鞋。
自卑和仇恨是最沉重的包袱,人生的路很长,背着它的人,不容易走远。
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过去的伤痕,而是承认它的存在,然后带着它继续向前走。
与自己和解,不是原谅所有伤害,而是不再让过去的痛苦羁绊现在的自己。
![]()
合上书页,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小小浮浪人》最动人的,不是逆袭的传奇,是一个普通女孩在绝境中对好好活着的执着。
原生家庭的风暴或许会摧残你,但无法消灭你;生活的礁石或许会划伤你,但挡不住你前行的路。
能救赎你的,从来不是命运的格外眷顾,是不肯低头的自己;
能治愈你的,从来不是时间的流逝,是与自己和解的勇气。
愿每个曾在黑暗中挣扎的人都能相信:
只要心里有光,哪怕身处裂缝,也能朝着太阳生长。
作者 | 除尘子,爱读书、爱写作,文字道场中的修行者。
主播 | 绛染,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2026年,十点读书×人民日报出版社,从上万本好书中精选出365本好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清单。
诺奖作品、经典名著、影视原著…各类型全覆盖;
雨果、莎士比亚、加缪、老舍、萧红…一次读过瘾。
扫码即听,省去一切挑书、选书麻烦。

而且每本日历都可以绑定3个手机号,全家都能听。
自带的小夜灯,轻轻一触、即可照明,照亮每一位认真生活的普通人。
现在下单,直接“拍1发9”不要错过~
「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