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救的应是急,不能成为趁火打劫的生意”
货车匝道侧翻,被扶正一下就收2万元,司机能拒绝这样的救援吗?
近日,货车司机杨先生在社交平台反映,自己载了一车龙眼,在江西抚州东外环高速行驶时因刹车失灵发生侧翻,车辆倒在匝道护栏外。随后救援公司告知他,需支付2万元的吊车费。然而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杨先生未在事前获知具体收费金额,车被拖下高速时,他因为在医院也不知情。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救援账单,他感到难以接受。
![]()
高速公路救援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收费理应公开透明,程序必须合法合规。但在此事件中,施救方既未提前告知具体收费标准,也未在救援过程中与司机进行有效沟通,直到费用清单摆在面前,司机才知情。如此操作,何谈程序正义?
更令人不解的是费用的合理性。据杨先生介绍,全国正规大吨位吊车的台班费通常在每天两三千元,而此次施救仅是扶正车辆,单台吊车就收费一万元,价格差距悬殊。此外,救援方还索要800元龙眼清理费,经杨先生协商后实付600元。但他随后发现,对方提供的《高速公路路产损失清单》中已列有8000元的垃圾清理项目,是否存在重复收费,令人质疑。
高速事故往往突发,司机身处困境时,往往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救援。然而,高速救援因其特殊场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若缺乏有效监管与透明机制,容易演变为强制消费,给本已遭遇不幸的司机带来更重负担。类似争议并非首次,此前已有多起车主对高速救援收费提出质疑。
尽管事发地高速监控中心回应称,该收费符合文件标准,但却无法打消公众的疑问:这符合市场标准吗?是否做到明码标价?程序是否规范?救援行为是否存在强买强卖?杨先生仅受轻伤,完全具备沟通能力,为何救援全程“悄悄进行”?其中是否存在程序漏洞或利益输送?
目前,多方已介入协调,希望杨先生能获得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然而事情不能止于此。在个案解决之外,相关部门更应进行制度性反思:高速救援如何实现服务与收费的公平透明?如何防止天价救援费反复上演?
救援,救的应是急,不应成为负担,更不能成为趁火打劫的生意。只有监管跑在投诉的前面,用刚性制度为公共服务定价,才能让每一位车主在危急时都能安心求助,而非忧心账单。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
编辑:左海涛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