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辈子吧,最难识破的陷阱,往往不是别人设的,而是自己情绪挖的坑。
它没有声音,没有形状,甚至你自己都从未意识到并且能识别出。
可这东西,偏偏就在你心里,以至于你一脚踏进去,自己往往还不知道,还觉得是全世界在跟你作对。
可其实吧,情绪这东西,我们真的只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且能和谐共处,才能助力自己成长。
不然,情绪就只会消耗你,拖垮你,在无形之中把你折磨得够呛,搞得够累,甚至一直痛苦。
所以,对自身情绪的不了解,这才是真正的无知,因为那才一个人是对自己内心世界运行规律的一无所知。
一、陷阱之上,满铺着“理所当然”的伪装
情绪陷阱最可怕的地方,是它能把自己伪装得太好了。
你发火时,会觉得“是他先惹我的”,于是一心的理所当然;
你焦虑时,会觉得“这事太重要了”,一脸的理所当然。
你沮丧时,会觉得“我的人生完了”,还是一如既往的理所当然。
你看,情绪就在你不知不觉之中,为你编织了一个无比真实的梦境。
然后,让你稀里糊涂,甚至是不顾一切地深陷其中,可惜的是你还觉得自己无比清醒。
我们都听过“疑邻盗斧”的故事。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头,他一开始就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
于是,他每天看那邻居儿子,走路的姿势,就像是偷斧头的。
慢慢地,连他脸上的表情,都觉得像是偷斧头的,最终认定了他说话的神态,就是偷斧头的。
总之,一言一行,都像个贼。
可过了几天,他在山谷里找到了自己的斧头。
然后,再看那邻居儿子,走路的姿势、说话的神态,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头的了。
你看,一开始他就是掉进了一个由“怀疑”情绪编织的陷阱里。
在这个陷阱中,他看到的一切“证据”都那么“理所当然”,甚至是“自信满满”,支撑着他的偏见。
直到真相大白,陷阱才瞬间消失。
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过:“扰乱人心的,不是发生的事情,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那个丢斧头的人,扰乱他的不是“丢了斧头”这件事,恰恰是他“认为是邻居偷的”这个看法。
而这个过于自信的看法,让他掉进了情绪的陷阱。
现实里的我们,何尝又不是如此?
老板看你一眼脸色不好,你就“觉得”他要找你麻烦。
伴侣一句话没回,你就“认为”他不在乎你了。
这些“觉得”和“认为”,就是陷阱之上的伪装。
踩上去,你就掉进情绪陷阱去了。
二、陷阱之中,回荡着“我是对的”的回音
一旦掉进情绪陷阱,自己就会变得出奇地固执。
你会拼命去搜集一切能证明自己“没错”的证据,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用来喂养自己的情绪。
以至于不管别人有怎样的解释,你都听不进去。
你看,相反的事实,你视而不见。
你只想待在这个明明是陷阱,你却死活不认为是的陷阱里,捍卫自己“正确”的权利,哪怕代价是持续的痛苦。
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庞涓,和孙膑本是同门。
他因为非常嫉妒孙膑的才能,于是想方设法设计陷害了他,让他受了膑刑(挖去膝盖骨)。
后来呢,孙膑逃到齐国,两人在战场上变成了死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后来,著名的马陵之战,孙膑用减灶计诱敌。
庞涓追击时,发现齐军的灶坑一天比一天少,大喜道:“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他心里想,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逃跑的士兵就超过一半了!
他得意万分,认为自己的判断绝对正确,于是丢下步兵,只带精锐轻骑追击,结果中了埋伏,兵败自杀。
其实吧,庞涓至死都活在那个由“嫉妒”和“自大”挖成的巨大陷阱里。
他看到的“灶坑变少”,是他心里最想看到的“证据”,心里不禁自鸣得意,以为完美地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这个“我是对的”的回音,终究还是让他万劫不复了。
小说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说:“争论者损失的不仅仅是真理,他还损失了时间、平静与自由。”
比如说,自己和家人争吵,表面上是赢了道理,可到底还是输了感情。
就像你和同事杠上,尽管赢了口头,可最终还是输了格局。
你在心里反复咀嚼一件烂事,赢了幻想中的正义,输了现实中的时间和好心情。
最得不偿失的,其实就是深陷情绪的泥潭,还拼命告诉自己“我是对的”。
三、爬出陷阱,需要的只是一把“觉知”的梯子
那怎么办?难道真的任由情绪摆布吗?
当然不是。
及时主动爬出陷阱,你不需要和陷阱搏斗,你只需要的是一把梯子。
这把梯子,就是“觉知”。
觉知,是你在情绪汹涌时,内心依然能保持的那一丝微弱的清醒。
就像一个站在高处的观察者,只是静静地看着你的情绪,而不参与其中。
印度圣雄甘地,有一次在火车上,一只皮鞋不小心掉到了车窗外。
周围的人都替他感到惋惜。
可他呢,立马毫不犹豫地把另一只鞋也脱下来,用力扔出窗外,让它落在第一只鞋的旁边。
乘客不解,问他为什么。
甘地平静地说:“这样,捡到这只鞋的穷人,就能得到一双完整的鞋,而不是一只没用的鞋了。”
你看,面对“丢失皮鞋”这个意外,普通人可能会掉进“懊恼”、“沮丧”的陷阱里,一路都在抱怨自己不小心。
但甘地内心那份强大的“觉知”,让他瞬间看清了局面。
他知道,懊恼无法让鞋回来,但一个善意的举动可以改变结果。
于是自己就没有掉进陷阱里了,而是立刻在当下创造了新的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衡量一个人,就看他拥有权力时的所作所为。”
这个权力,首先就是管理自己情绪的“权力”。
在愤怒时能压下伤人的话,在狂喜时能保持一丝冷静,在绝望时能找到一线希望。
这,才是真正的力量。
当你感觉到情绪上来时,试着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句:“哦,我又掉进去了。”
就这么一句话,那架“觉知”的梯子就放下来了。
你就能顺着它,从陷阱里爬出来,重新呼吸到清醒的空气。
人这辈子吧,一个人最大的无知,不是不懂天文地理,而是不懂自己情绪的来去。
然后,还心甘情愿地待在陷阱里,甚至主动还把那里当成了全部的世界。
从今天起,学着做自己情绪的观察者,看它起,看它落。
不跟着它跳,也不为它挖更深的坑,坦然,平静,随性。
当你识破了这个陷阱,你便获得了一种最顶级的智慧:
就是即便是在情绪的风暴中,依然能做自己内心的主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