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张林霞
城市建筑逐步迈入“老龄化”阶段,其安全防线该如何筑牢?
近日,郑州市释放重磅政策信号:拟出台新规,对房龄满30年及以上的城镇住宅启动首次“体检”。
这一举措既关乎建筑本体安全,更直接牵动千家万户的居住安全感与财产权益保障。
该文件拟构建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房屋体检、房屋保险“三项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
其中核心亮点为,郑州将率先对房龄30年及以上城镇住宅开展首次体检,并通过以奖代补模式支持同类老旧非住宅房屋参与体检。
房屋安全管理资金制度将设立公共账户与个人账户双轨机制:公共账户资金源于土地出让金、公积金增值收益计提等渠道,缺口部分由财政兜底补足;
房屋体检制度将搭建政策与技术双重支撑体系,明确体检机构准入标准,有序开展城镇房屋安全体检工作;
房屋保险制度则引入“保险 服务”市场化机制,通过保险理赔机制降低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的损失风险。
体检内容聚焦城镇房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围护系统、设备设施及管线等关键部件,以及各部件间的构造连接状态;
体检指标包含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三类,分为必检项与可选项,其中安全性指标为必检项,可选项将结合房屋特性与实际需求灵活选定。
资金保障方面,城镇住宅房屋体检费用从市级公共账户列支;城镇非住宅房屋体检费用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承担,市级公共账户按50%比例给予以奖代补支持。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表示,作为长期呼吁建立老旧房屋强制体检制度的行业专家,他认为郑州此次举措是对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积极实践。其将体检聚焦30年及以上住宅,还通过以奖代补覆盖教育、卫健等领域非住宅房屋,这种针对性安排能精准排查老旧建筑的结构、围护系统等核心隐患。
同时,该制度搭配安全管理资金、房屋保险形成体系,可有效破解过去既有建筑维修改造中“资金来源单一、市场机制缺失” 的难题,为盘活公共维修基金、激活建筑维修改造市场提供了地方样本,若后续落地顺畅,有望推动形成可持续的老旧建筑维保模式。
从事建筑结构检测的技术专家提到,此次体检将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安全性指标列为必检项,同时保留耐久性、适用性指标作为可选项,既抓住了房屋安全的核心要点,又能满足不同房屋的个性化需求,这种指标设置符合当前老旧房屋的实际情况。
不过专家也提醒,要保障体检效果,需重点规范体检机构的准入标准,建议通过政府采购筛选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同时建立体检结果复核机制,避免因检测不规范导致安全隐患漏判。
建筑建材行业观察专家认为,郑州的房屋体检制度若长期推行,将为建筑建材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体检后大量老旧房屋的加固、修缮会催生对防水、涂料、管材等建材的刚性需求,同时也会倒逼相关企业提升维保技术与产品质量。
这与全国政协委员洪杰此前提出的“房屋体检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的建议相契合,既能缓解部分优质产能过剩问题,也能带动建筑维保领域的就业,形成民生保障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