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今天是世界儿童日。今年的世界儿童日以“敢作气候担当,点亮儿童未来”为主题,体现了应对气候危机与维护儿童成长权利的紧密关联,在全球深入推进气候治理进程的当下具有现实意义。
相较于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世界儿童日并非是一个关于欢乐和庆祝的节日,而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的纪念日,其设立的意义在于呼吁全世界进一步关注和解决儿童群体的权利问题。
环境权利正是所有儿童应当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源、稳定可预期的气候环境,构成儿童安全健康成长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但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益严峻,气候危机也成为一场儿童权利危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发布报告,首次从儿童的角度对气候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全球22亿儿童中近一半生活在33个被列为“极高风险”的国家。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这一人群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气候和环境突发事件正在侵蚀儿童权利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获得清洁空气、食物和安全用水的权利,还是受教育、获得住房,甚至生存的权利,几乎都会受到影响。正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Amakobe Sande)所说:“儿童对气候变化负有最小的责任,但他们受到的影响却最大。”
在世界儿童日,应当让儿童面临的气候威胁被看见,更应当使人们认识到,除了送给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节日礼物,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健康才是一份容易被忽略却更重要、更特别的礼物,是我们能留给下一代最珍贵的遗产。
未来属于孩子,应对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为下一代守护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在制定气候政策时纳入儿童权益保障条款,避免“儿童盲区”;在城市规划中融入儿童友好理念,通过口袋公园、绿道系统的适儿化改造,让孩子们出门便能亲近自然;在公共服务和学校教育中开设环保课堂,鼓励儿童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在绿色生活实践中理解气候担当。当全社会都能聚焦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需求,用关爱筑牢保护屏障,就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应对气候危机。
儿童不是气候行动的旁观者,而是不可或缺的深度参与者。作为未来气候治理的核心主体,儿童的参与度决定着气候治理的可持续性。全社会的努力守护,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蓝天下自由呼吸、在绿意中勇敢探索,更要将他们培育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未来气候公民”。要为儿童创造学习生态环境知识、参与生态环保实践的有利条件,还要培养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赋予他们参与气候行动的能力,让他们在垃圾分类、绿植养护、低碳出行等点滴行动中学会责任与担当,使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成长为守护地球的新生力量。
“敢作气候担当,点亮儿童未来。”这声呼唤超越了国界,关乎我们的蓝色星球,关乎生活在这颗星球上的孩子,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都曾经是儿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