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CC进化逻辑使然
怀揣“超级App梦”的国际廉航巨头,又开始调整中国市场航线。
自2026年3月1日起,亚航旗集团旗下泰国亚航,将正式暂停执飞三条中泰航线:
广州-曼谷廊曼;
深圳-曼谷廊曼;
西安-曼谷廊曼。
![]()
消息一出,市场声音一片惋惜。
![]()
![]()
不过笔者查阅近期资料后发现,亚航此次调整航线并非偶然,而是其集团战略重组、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共同影响的结果。
01
重新聚焦航空主业
机队战略转型
此次航线收缩,是亚航集团重组收官后的落地动作之一。
2025年11月,亚航宣布完成长达数年的业务整合,将东南亚五国的子公司统一纳入“亚航集团”麾下,原长途品牌“亚航X”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结束了此前各自为战的运营格局。
![]()
更具颠覆性的是,其机队转型计划。
全面退役A330宽体机并取消剩余订单,未来将完全依托空客A320系列窄体机(尤其是远程型号A321XLR),构建点对点的“全球窄体机网络”,彻底回归低成本航司的核心优势领域。
这一战略调整直接影响航线布局,宽体机的退役意味着大运载量远程航线失去运营基础,因为整体航线的调整,广州、深圳、西安三条航线也受到影响。
此前,亚航集团CEO Tony Fernandes力推的超级App战略已被搁置,而拆分航空业务、聚焦主业成为明确方向。
02
需求下滑
盈利持续收窄
中泰航线市场需求的不景气,是重要导火索。
航班管家DAST数据显示,今年暑运中国赴泰航班量持续低迷,恢复率仅53.8%,相比之下日本航线恢复率已超100%。
![]()
OAG 2025年夏季数据,进一步佐证旅游需求疲软态势。
中国仍是泰国最大国际客源市场,2019年夏季中国大陆至泰国航线座位数曾达740万,但2025年夏季这一数字仅为410万,较2024年同期的510万减少100万个,较2019年同期下滑44%,显然,中国游客出行偏好转移,直接导致相关航线收益承压。
![]()
据2025年Q2财报披露,泰国亚航今年上半年销售及服务收入为230.45亿泰铢,同比下降9%;运送了1040万名旅客,相比去年同期,在提供1230万个座位的情况下,平均客座率为84%。
在业内人士看来,低成本航司的盈利高度依赖客座率,业内普遍认为80%是低成本航司实现盈利的关键临界点。
因此,运营数据未能达到这一核心标准的航线,自然容易成为亚航首要的“优化对象”。
03
行业竞争白热化
市场份额遭挤压
东南亚低成本航空市场的“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亚航的市场空间不断被蚕食。
行业数据显示,东南亚三分之二的国际区域航班由廉航运营,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为1/3,越捷航空94亿美元订购150架A321neo、新加坡酷航扩充机队抢滩市场,使得行业竞争从运力投放,演变为“生存持久战”。
在中泰航线细分市场,竞争对手的扩张进一步挤压了亚航的生存空间。
泰国国际航空2025年明确加码中国市场,计划将广州、北京航线频次翻倍至每周14班,新增武汉、深圳航点,并恢复厦门、重庆等航线,形成“核心加密+新兴覆盖”的网络布局;
10月28日起,春秋航空已将广州至曼谷航线频次,从每周7班加密至10班,凭借本土化优势抢占价格敏感型客源。
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东南亚航空客运量年均增速将达7.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这种增长红利更多被扩张激进的航司捕获,亚航选择收缩低效航线、集中资源于高收益市场,实则是应对竞争的理性选择。
04
廉航战略调整成趋势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亚航的航线优化符合低成本航空的进化逻辑。
亚太航空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 年至 2023 年的十年间,全球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呈稳步上升态势。其中,全球低成本航空的区域内航线市场份额从30.3% 提升至31.8%,亚太地区的增长表现尤为突出,其国内航线市场份额从 25.7% 攀升至 28.3%。
在此背景下,行业集中度将持续走高,并购重组与航线优化已成为航司突破竞争困境的核心路径。
而当前东南亚航空市场呈现“表面繁荣下的利润承压”特征,航司普遍面临“客运量增长但盈利下滑”的困境,亚航的收缩实则是规避风险、聚焦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亚航此次航线调整大概率不是终点,未来可能进一步优化国际航线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