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霸养成记
今日学霸
张梓瀚
萧县中学2025届毕业生
![]()
高考664分
现就读于浙江大学
01
学习心态
保持良好心态,这是每位老师都会反复强调的至理名言。而我,恰好拥有老师口中那种“超凡的松弛感”——当他人埋头苦读时,我似乎显得“不够努力”,但我深知:真正的好心态,并非漫不经心,而是乐观与清醒并存。
从考试失利时的“我觉得不错”,到紧张复习时的“我相信我会”,我始终带着一份近乎盲目的自信,却从未忘记何处需要补强。这种心态如同低谷时的兴奋剂、高压下的强心针。久而久之,这种乐观成为潜意识的暗示,赋予我面对挑战时更大的勇气。
这种“松弛”同样延伸至人际交往。市面上教辅资料琳琅满目,“学霸推荐”层出不穷,你是否也曾眼花缭乱、心生摇摆?其实,只需按自己的节奏与需求,理性听取建议。当看到别人手中的“另一本好书”,不妨告诉自己:“我选的,就是最好的。”我曾经也陷入“资料焦虑”,总担心自己用的资料不够“正”。直到有一天,我把手头所有的教辅摊开,发现内容大同小异,真正决定学习效果的,并非资料的种类,而是你投入的专注与时间。
高考是你一个人的征途,不必随波逐流,也无需依赖他人指路。你只需——稳稳地,走自己的路。这条路,或许孤独,却最真实;或许曲折,却只属于你。
老师是我们求学路上最亲近的引路人。充分信任他们,是进步的关键一步。然而,班级人多,老师精力有限,许多教学方式难以一一展开。这时,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让办公室不再是威严之地,而是思想交锋的园地;让办公桌不仅是批改作业的角落,也成为你与老师真诚对话的论坛。
刚进高中时,我的语文成绩一度低迷,进而失去兴趣,幸得语文老师耐心点拨,一次次为我修改作文、打磨主观题答案。她常说:“语文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情感的流动与逻辑的构建。”从审题到结构,从语言到立意,她带着我一点点拆解、一步步重建。高二那年,我的语文终于“重塑”,从拖后腿的科目变成了我的优势科目之一。
![]()
除了授课,老师还给予我低谷时的安慰、迷茫时的交心。那间小小的办公室,承载着两代人共同的教育记忆——有教诲,有笑语,也有思想的激荡。
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中因粗心失分严重,情绪低落。数学老师没有批评我,反而在课后找我聊天,说:“错题是镜子,照出的是你还没掌握的部分,不是你的能力上限。”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师者的智慧,更是一种温暖的陪伴。
老师从引路者,渐渐成为同行者,最终化作高考场外那道温柔而坚定的目光。下次考试后,不妨也去找你的老师,听听他们的建议吧。你会发现,他们眼中的你,比你自己看到的更清晰。
02
学习方法
物化生被誉为“地狱级”选科组合,令众多学子望而却步。然而,理科学习的真谛并非在于死记硬背,而在于深刻理解。
课本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义,背后都蕴藏着其深层的逻辑。洞悉其内在联系,远比机械性地记忆更为关键。身为化学课代表,我目睹了许多同学耗费大量时间记诵方程式和技巧,却依然在考试中“翻车”。
事实上,若能真正领悟原子结构、元素规律、反应本质及实验原理等,即便一年不翻阅笔记,知识也会在脑海中自成体系。面对试卷时,你将能如命题人般洞悉题目的陷阱与逻辑。例如,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并非仅靠背诵几个典型反应就能掌握,而是要理解电子转移的实质,掌握电极电势的推导,甚至能从能量角度预判其反应方向。这样的理解力才能让你在陌生题型面前从容应对。
自然科学本质上是理解世界的过程,背诵再多,总有新的方程式涌现。不妨放下笔,抬头聆听老师讲解背后的原理。持之以恒,你终将推开理科那扇厚重的大门,享受解题如破竹的畅快。
作为“小镇做题家”的一员,我深知“练习”二字的分量。高二时,数学难度骤增,我的成绩始终在中游徘徊。那些高难度的压轴题让我明白:除了掌握方法,更需要大量练习,以提升熟练度和速度。
有时,我也会停下笔,质疑这一切是否值得。但一次次提升的分数不会说谎。一年下来,除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我额外完成的试卷已堆积如山,并默默见证着我的蜕变。那些深夜的灯光、周末的自习室、假期里独自一人的教室……都是我练习路上的见证者。
在此分享一个练习心法——把练习当作考试。每次刷题,我都将主观题答案工整书写在答题卡上。这不仅是为了做题,更是为了规范格式、控制时间和模拟实战。完成后,不妨将答题卡交给老师点评。看着写得满满的卡面,那份成就感也是继续前行的动力。
练习并非盲目堆量,而是有策略地突破。我会定期整理错题,分析错误类型:是知识点不熟?审题不清?还是计算失误?然后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每次做题前复习一遍,久而久之,类似错误将大幅减少。
编后语
高考,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旅程,但它并非终极目标。在全身心投入备考的同时,也请同学们珍惜与师长和朋友们并肩奋斗的时光。那些清晨的晨读,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书页上;那些夜晚自习的灯光,映照着每个人专注的侧脸;那些课间的欢笑声、操场上的奔跑、食堂里的闲聊……都是青春最真实的写照。
当6月如期而至,请带着耕耘后的踏实与自信走进考场。无论结果如何,这段为理想全力以赴的岁月,已然成为你们生命中最珍贵的成长印记。在这条路上你们所学会的坚持、思考、自律与和解,都将化作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坚实底气。
□由张梓瀚口述,徐婷婷、本报记者徐徐、赵健整理
![]()
![]()
来源 | 安徽青年报
编辑 | 李志慧
校审 | 刘 鸣
终审 | 杜 军
声明 |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