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区别,不是智商,小学和初中的学霸,需要很聪明吗?真的不需要!小初阶段成绩好的主要原因,习惯占大头。
学霸:作业多数会在学校写完,就算要回家写作业,也是很迅速的完成,而不是拖拖拉拉,到最后时间都磨没了才知道紧张。
中等生:白天在学校,碎片时间基本都用来玩的,一直在说没时间,却一直在浪费时间。
然后是听课效率!
学霸听课非常认真,课本上的内容当堂课就吸收了七八成,剩下的几成只需要稍微复习一下,再写写作业,就能掌握九成九。
而中等生,上课走神是常事,搞小动作,说悄悄话,心不在焉,老师提问时,不是假装低头看书,就是故意把眼神挪开,生怕跟老师对视上,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
学霸则巴不得被老师点名提问呢!
还有手机问题,学霸学习时从不碰手机,认认真真学完之后,才会去玩手机。
中等生就不一样了,学习时直接把手机放在旁边,写几个字就摸会手机,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面,怎么能有效率?怎么能学得好?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于中等生而言,玩手机的欲望大于学习的欲望,学习好像是被逼迫的,而玩手机能让自己短暂地忘记那种被压迫的感觉。
反观学霸,他知道学习是为自己而学,所以没有被压迫的感觉,主动学的愿意更大,就不会想着通过玩手机来让自己好受一些。
所以中等生想开窍,只有自己真真正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的,能主动学习时,才能解决学习上的诸多问题。
在我看来,哪怕是再高级的学习技巧,再好用的学习方法,都抵不过一句:我想学!
至少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只要孩子肯学,真的不用什么花里胡哨的方法,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沉淀,成绩就会慢慢往上走。
![]()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中等生从“被迫学”到“我想学”呢?
第一种方法,孩子突然受到某种打击,很深刻的那种,在那一刻他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出个样子。
这种就是受到很大刺激后突然开窍了,但这种方法咱们没办法控制,只能说看孩子自己的造化。
第二种方法,定目标,找对手,常激励。
中等生目标模糊,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看不到前面的对手,没有竞争意识,也就没有危机感;而且学习动力也不足,因为他们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
所以就要做好三步:
①定目标,这个学期要冲到多少名?哪些学科要提高多少分?能在哪些板块提分?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让娃有个奋斗的目标,不然每天学习都不知道为了啥。
②找对手:在羊群里放一只狼,羊群就跑得飞快,每只都很健硕,这就是危机效应。同样的,学习上没有危机,没有竞争意识,就很容易退步的。
所以,咱们要给孩子找一个对手,比如排在20名的,那就在15-19名里面挑一个,最好是平时看着让人不爽的,孩子心里对这个人不服气,那就更有动力去学了。
③常激励:中等生容易出现阶段性疲软的现象,今天还斗志昂扬,明天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兴奋不起来了,所以要经常激励孩子,不管是精神激励,还是物质激励,只要有作用就行。
有人说物质激励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孩子成长,但其实咱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哪能看得了那么远?能解决当下的问题,那就是好方法,以后的事谁能说得准,你说是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