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人民网昆明11月20日电 (记者符皓)记者从11月20日上午召开的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创新型云南建设专场)上获悉,“十四五”时期,云南通过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在乡村振兴、医疗健康服务、生态环境改善、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云南通过完善省级科技特派员体系,推动“科技特派团+农业经营主体”工作,实现科技特派团县(市、区)全覆盖,转化应用科技成果800余项,带动新增产值超60亿元,形成了科技服务“三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局面。科技特派员赵一鹤在景谷县推广甜笋保鲜新技术,带领农民将13万亩竹林变为“金山银山”,入选2025“云岭最美科技人”;丽江市古城区花卉产业科技特派团选育出“国风系列”等5个优良新品种,有效延长花期,花色雅致,并融入纳西族刺绣元素,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
在科技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普惠于民方面,云南开发了基于新材料研发的骨科器械3D打印精准制造技术,精准医疗实现重要突破。围绕云南丰富药食兼用资源,突破功能因子发掘与制造关键技术瓶颈,使更多优质、安全的大健康产品惠及全省各族人民。联合清华大学开展科研攻关,运用生物技术有效阻隔登革热病毒传播,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支持创新实施“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技术”,被联合国评选为全球推广项目;支持开展高原温泉医康养及亚高原低氧健康研究,为“旅居云南”提供坚实科学支撑。
在科技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方面,云南聚焦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布局科研体系,重点湖泊水质持续改善,支撑洱海流域实现磷石膏与磷尾矿资源化利用和生态修复,实现入湖河道总磷削减49%。创新绿色治理技术,为赤水河流域截污、治水、固土和系统治理提供科技支撑,金沙鲈鲤等标志性鱼类回归长江水系。
在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方面,云南科普队伍持续壮大,全省科普专兼职人员突破10万人,建成各类科普基地超过200家。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7.3%提升至12%,增速居西部地区前列。持续打造“院士进校园”、科普讲解大赛等品牌活动,启动建设中缅科普走廊,初步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科普交流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