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姚尧)11月20日,记者从陕西省财政厅获悉,“十四五”期间,安康市通过精准施策盘活闲置公共资产,将一批“沉睡资源”转化为民生服务阵地,有效破解了欠发达地区民生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为幸福安康建设注入新动能。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传统“吃饭财政”难以支撑大规模民生项目新建,社区服务、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设施短板突出。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因布局调整、机构改革等产生的大量闲置房屋、土地长期未得到有效利用,形成“民生需求迫切”与“资源闲置浪费”的突出矛盾。为此,安康市财政局公共资产经办处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将闲置资产盘活作为破解民生难题的重要抓手,推动资源向“民生红利”转化。
在盘活工作中,安康市构建“民生导向”的核心逻辑,摒弃“一刀切”模式,建立“需求摸排 资产匹配 精准对接”全流程机制。通过深入梳理民生需求清单,建立全市闲置资产台账,形成“需求库”与“资产库”双向匹配,实现资源精准对接。在此基础上,按“一地一策、一资产一用途”原则分类施策,探索多元利用路径:补位社区服务,2020年至2024年将市本级2160.12㎡闲置房屋、761.08㎡闲置土地调配至培新、兴安等社区,用于办公扩容、便民市场建设;加码养老保障,跨部门统筹调配多处闲置资产,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及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总建筑面积超5000平方米;优化教育供给,划拨3处危房闲置资产(总建面893.27㎡、土地761.08㎡)用于培新小学等改扩建,缓解入学压力;完善城市功能,调剂2011.01㎡闲置资产补充医院医疗用房,统筹13624.07㎡资产建设口袋公园、公共停车场;助力城市更新,通过有偿使用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将7142.97闲置粮库改造为文化消费综合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为保障盘活工作落地,安康市明确“政府主导、分类处置、权责清晰”原则,明确产权或使用权移交方式,联动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形成统筹调度、各司其职地协同格局。截至目前,系列盘活举措成效显著:近万名老年人受益于新增养老设施,数万市民享受更优质医疗服务,“上学难”“停车难”等民生痛点得到缓解,城市宜居指数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盘活项目累计为政府节约建设用地与用房成本近3000万元,实现政治、社会、经济多重效益。
责任编辑:刘旸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