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小米YU7的内部做工用料怎么样?今天我们就把这辆车拆开,从前后防撞梁开始,跟大家好好聊聊!
车身机舱
前盖铝合金
![]()
![]()
这辆车只有前机盖是铝合金材质,其余覆盖件都是冲压钢板,和SU7是一样的。
![]()
![]()
YU7的前机盖上有隔音棉,而且是双锁扣设计,而小米SU7(参数丨图片)没有隔音棉,还是单锁扣,不过SU7上有的主动引擎盖弹起,在YU7上被取消了。
![]()
![]()
这辆车的前机舱布局和散热系统与SU7几乎是一模一样,也是使用目前主流的多通阀热交换器。
![]()
![]()
悬架塔顶之间的铝合金铸压支架和SU7比较类似,但由于YU7车头太长,因此支架更向后延伸。这个部件就是雷总引以为豪的,NADCA获奖铸压件,获奖原因很简单“多合一部件,可提升车身的支撑性、结构强度,优化前舱空间”。
![]()
不过实际上获奖的并不是小米YU7,而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铝业巨头——美国铝业公司!其EZCast™合金压铸件,第四次蝉联北美压铸协会巨型压铸创新大奖。
前防撞梁
铝合金
![]()
![]()
拆掉这辆车的前保险杠,能看到一根铝合金前防撞梁,厚度为4.17毫米,能覆盖车头的77.72%,而小米SU7的前铝合金防撞梁厚度为仅为3.88毫米,不如YU7。
![]()
![]()
防撞梁截面呈“目”字形,内部的两根横向支撑梁向外弯曲,形成类似欧米伽“Ω”造型,提高碰撞时的缓冲吸能能力,和吉利旗下车型有些相似。
![]()
![]()
![]()
另外,防撞梁与保险杠之间有一根短小精干的黑色行人保护缓冲泡沫,非常的袖珍,完全不成比例,而SU7则有完整的行人保护泡沫,另外SU7上有的主动式前机盖,也被取消掉了。
![]()
![]()
前保险杠内部装有一块4D毫米波雷达,两侧安装了UWB超宽带模块。
![]()
防撞梁下方有主动式进气格栅。
![]()
![]()
水箱与大多数新能源车一样,都是倾斜45度放置,封闭式导风设计,可以腾出更大的前备箱空间。
![]()
Shotgun从A柱向前延伸,与纵梁相连,但并没有形成环抱,和目前的主流设计不太一样。
![]()
![]()
![]()
![]()
这辆车的前吸能盒很长,和SU7一模一样,超过了300毫米,直接插入前纵梁。这样的设计并不多见,以前只在吉利车上见过。
![]()
后防撞梁
铝合金
![]()
![]()
后防撞梁也是铝合金材质,厚度为1.85毫米,只能覆盖车尾的57.65%,宽度有些窄,厚度也一般。要知道小米SU7的铝合金后防撞梁厚度还有2.02毫米,一般来说SUV比同级轿车重,应该用更厚的防撞梁。
![]()
后吸能盒也是铝合金材质,没有溃缩褶皱和打孔。
![]()
后尾门凸出于后防撞梁,如果发生低速追尾碰撞,后尾门受伤的概率较高。
![]()
总结
大致相同!
这辆小米YU7的前后防撞梁、机舱结构,基本上与小米SU7大致相同。不过,后防撞梁变薄了;取消了主动式弹起前机盖;行人保护泡沫也变得更加袖珍了。
那么关于这辆小米YU7的底盘情况如何?还请继续关注后续的拆车内容。(本文及视频中的测量数据结论观点仅对此辆车负责,测量数据对公示的实验方法负责。)
2025款小米YU7防撞梁评分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