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记者/陈敏锐张浩洋严建广)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江门举办发布会,宣布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设成功并发布首个物理成果:江门中微子实验仅用2个多月,便以超越此前实验1.5—1.8倍的精度测得2个中微子振荡关键参数,超过国际其他实验10—20年的积累。
“JUNO能够在2个多月时间内完成如此高精度的测量,表明JUNO探测器的性能完全符合设计预期。其前所未有的测量精度使我们可以很快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检验3种中微子振荡的框架,寻找超出此框架的新物理。”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王贻芳表示。
据悉,江门中微子实验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2008年提出构想,2013年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及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支持,2015年启动隧道和地下实验室建设,2025年8月26日完成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JUNO国际合作组10余年的设计和建设,JUNO成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的中微子实验装置。通过对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数据的分析,JUNO合作组测量了2个中微子振荡关键参数,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1.8倍。
作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JUNO成员涵盖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75个科研机构的700多名研究人员。“看到JUNO在国际合作下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我感到非常自豪。它的成功反映了我们整个国际团队的投入和创造力。”JUNO国际合作组机构委员会主席、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马科斯·德拉科斯说。
JUNO研发团队历经多年攻关,在高探测效率光电倍增管、超高透明度液体闪烁体、超低本底材料和精密刻度系统等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JUNO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可升级改造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未来几十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将持续产生重要物理成果并培养新一代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曹俊表示。
“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一项汇聚了全球智慧的大型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国际合作方面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也是中国科学院在科技领域引领创新发展、体现大国担当的具体实践。”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