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大学都没读过的人,竟然在高校里当上了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指挥着一群博士做研究——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发生在江苏科技大学的真实事件。
“高考状元”、“国家科技进步奖得主”、“德国洪堡学者”、“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这些闪闪发光的头衔,都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曾经的“首席科学家”郭某。然而,当真相被揭开,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头顶无数光环的“学术大牛”,实际上只有高中学历。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历漏洞百出、随手一查就能发现问题的“南郭先生”,竟然在高校里畅通无阻,不仅当上了教授、博导,还拿到了数百万元的科研经费。直到最近,这个荒诞的骗局才被彻底揭穿。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01 拙劣骗局,漏洞百出的“完美简历”
郭某的简历,初看之下堪称“完美”。
他自称是1994年陕西省高考状元,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然而,经媒体核实,1994年陕西的理科状元实际考入了清华大学。
他声称自己是“德国洪堡青年学者”,但这个名称本身就是错误的——正确的荣誉名称是“洪堡学者”,根本没有“青年”二字。
![]()
他还宣称在顶级期刊《自然材料》上提出过“郭氏模型”,但记者检索该期刊多年来的论文,根本找不到姓郭的作者。
他列出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经查实是其他同名同姓者的成果,与他毫无关系。
![]()
就是这份经不起任何推敲的简历,却成了他进入高校的“通行证”。一位网友讽刺道:“这年头,骗子都这么不专业了吗?连基本功课都不做就敢出来行骗。”
02 一路绿灯,荒唐背后的深层症结
一个如此拙劣的骗局,为何能在高校层层审核中畅通无阻?
事实上,这暴露了部分高校存在的 “头衔崇拜”现象。正是部分高校及科研单位对人才头衔的过度崇拜和迷信,让把关者眼里只看得到头衔,却没留心可能存在的骗局。
江苏科技大学在事后通报中也承认,学校“在郭某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 这些天花乱坠的头衔,无疑成了郭某最好的“保护色”。
极目新闻的评论一针见血:“郭某造假当然可恶,但高校给骗子舞台,提供经费,还让他带学生,更应该承担责任。”
![]()
03 并非个例,学术造假的隐形产业链
郭某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学术造假事件时有发生。
从“花40万可买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传闻,到“某高校花高价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的争议,学术圈的“注水”头衔频频引发关注。
这些现象背后,潜藏着一条隐形的产业链。有专家分析,这些头衔之所以在国内有市场,是因为它们不只是学术荣誉,还跟利益挂钩,能够参与资源分配。
一位科研人员无奈地表示:“当你发现那些只会包装的人拿到更多资源时,认真做科研的人心态很容易失衡。”
![]()
04 多重危害,谁在为骗局买单?
郭某们的骗局,最终需要整个社会来买单。
最直接的损失是国家科研经费的浪费。郭某在短短两年内就成功骗取数百万元科研经费,这些本可以支持真正科研项目的资金,就这样被骗子挥霍。
更严重的是,这类事件导致了 “劣币驱逐良币” 的恶果。当造假者占据重要岗位和科研资源,真正有能力的学者反而得不到支持。
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学生。得知自己仰慕的导师竟然是个“假货”,这种打击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整个学术生涯。一位教育学专家感叹:“学生们的信任被辜负,这不是简单更换导师就能弥补的。”
![]()
05 正本清源,让学术回归学术
治理学术造假,需要正本清源,多管齐下。
首要的是破除“唯帽子论”,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正如科技日报所指出的,用人单位要树立起更加科学的人才观,摒弃对头衔的过度追逐。
同时,需要建立更加严格、透明的审核与监督机制。高校作为第一责任方,必须从源头把好用人关。对于引进人才的关键信息,如教育背景、科研成果等,应该进行严格的交叉验证。
此外,还要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让每一笔经费支出都经得起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一些科研机构已经建立了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例如,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明确规定,申请博导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并需满足严格的科研成果要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明确规定了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条件和审核程序。这些制度为规范学术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
06 重拾信任,学术环境需要共同守护
郭某事件发生后,江苏科技大学已解除了与他的聘用协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但这一事件给学术圈带来的信任危机,却不会这么快消散。
重塑学术诚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对高校而言,应当以此为契机,反思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的监督机制。正如江苏科技大学在通报中承诺的,将“举一反三,杜绝此类问题发生”。
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应坚守学术操守,用实际行动维护学术的纯洁性。
对社会公众,则需理性看待学术头衔,不盲目崇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一位网友的评论引发了广泛共鸣:“当学术圈不再以真才实学为标准,而是以头衔光环论英雄,骗子的春天就来了。”
郭某的骗局最终被揭穿,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唯有让学术回归学术,让教育保持纯粹,才能防止类似的闹剧再次上演。
正如正观快评所强调的:“别把‘混学’带进学术,别让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全身而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