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典国防部发布一组宣传照。
![]()
这组宣传照展示了瑞典陆军第71营野外机动演练,该演练以拉脱维亚行动和俄乌武装冲突的实战经验,以及北约驻拉脱维亚联合部队的实际需求。
![]()
在此次演练中,第71营的官兵学习了如何制作和使用所谓的“柴捆”,利用自制的简易工具应对各种地形障碍。
![]()
第71营进行这项演练,旨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部队野外机动时,克服水障时的情况。
![]()
在行动之前,指挥官会根据行动范围内的水障情况计算需要的“柴捆”数量。
![]()
然后会命令参与行动的部队砍伐一些树木或树枝,制作柴捆。并将制作好的柴捆固定在装甲车辆上,准备在克服水障时使用。
![]()
事先制作柴捆有助于提高装甲部队的行动效率避免拥堵在水障前,遭遇敌方集火打击。
![]()
柴捆的使用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并一直沿用至今。1700年的纳尔瓦战役中,瑞典军队使用柴捆发挥了重要作用,瑞典士兵成功地运用柴捆越过壕沟,迅速占领了沙俄军队的野战工事。
![]()
瑞典士兵使用柴捆填在一条小河里,让装甲车辆可以通过。旁边还竖立了警戒带。这些警戒带是为了保证演练时的安全,在实际作战行动中并不会使用警戒带。
![]()
瑞典Strv.122主战坦克碾过柴捆,越过水障。
![]()
CV9040步兵战车同样越过水障。
![]()
由于柴捆有较大的空隙,并不会影响水流。同时,它又有足够的弹性和支撑力,可以承受重型装甲车辆的碾压。
![]()
第71营装备的帕特里亚AMV轮式装甲运兵车,该车只装备了一挺12.7×99mm机枪。在现在的战场上,这样的自卫火力显得有点羸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