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1 日清晨,顿涅茨克前线再度刷屏。
大量现场视频显示,在红军村方向,大片大雾笼罩下,俄罗斯突击部队竟然以一种让人“看不懂但又说得通”的方式向前推进——摩托车、皮卡、吉普车、民用面包车,构成了一支规模不小的进攻队伍。
在战场的残酷面前,这一幕却显得颇具荒诞色彩:吉普车当坦克、摩托车当步兵战车、面包车当装甲运兵车。如果不是拍摄角度和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甚至会以为这是阿富汗塔利班在发起进攻。
过去一年中,俄罗斯军队前线“摩托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如今,在红军村方向的战斗中,它以最“直观”的方式走向了极端。
![]()
一、摩托化突击:荒诞的战斗现实
从乌克兰发布的无人机画面看,这支摩托车突击队的行动并没有因为大雾而获得任何突然性。相反,整个攻击队形几乎完全暴露在乌克兰侦察无人机之下。
乌军随后发布了两段关键视频:
▌第一段:死亡公路
无人机视角清楚记录:
- 成片的摩托车躺在道路两侧
- 多辆被摧毁的皮卡和民用车辆
- 爆炸后残留的碎片散落一地
最醒目的,是那条媒体口中的“死亡公路”,几乎每隔几米就能看到一辆被摧毁的车辆。保守估计,至少十几辆车辆被击毁,伤亡数字可能超过百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画面中,能看到的俄军士兵并不多。是来不及撤离,还是已经退回树林,这点暂时无法确认。
▌第二段:俄军试图抵抗但仍被全歼
第二段视频则清楚拍到俄罗斯士兵下车后试图抵抗,却在乌军无人机持续跟踪和轰炸下悉数被消灭。
摩托车轻便灵活,但在无人机主导的现代战场上,这种灵活远远不足以抵御来自空中的精准打击。
二、俄军“摩托化作战”的逻辑与困境
许多人疑惑:俄罗斯为何频繁使用摩托车突击队?
事实上,这种战术并非完全无意义。
▌摩托车的优点
- 速度快,编队灵活
- 隐蔽性稍好,噪音小于装甲车
- 士兵能快速跳车分散、作战、卧倒
- 成本极低,可大量补充
乌军无人机曾拍到俄军士兵跳车卧倒、举枪射击,再以数秒内的翻滚躲避爆炸。这种敏捷性是装甲车不具备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俄罗斯缺乏重装备
过去三年,俄罗斯虽然仍保持总体装备数量优势,但在前线小战术层面上,装甲车辆的消耗极为严重。一线部队多次被迫依靠“能开动的东西”来维持突击能力。
于是,我们才看到了现在这些画面——本该属于战后重建或乡村生活的车辆,被迫承担突击任务。
![]()
三、伤亡结构:为何没有莫斯科人?
在另一段 9 月份俄军进攻前的视频中,士兵逐个报出自己的家乡:符拉迪沃斯托克、阿穆尔、克里米亚、阿尔泰……
但没有一个来自莫斯科或圣彼得堡。
这个现象并不新鲜。
过去三年,俄罗斯动员体系多次被外界质疑其“阶层筛选特征”——大城市人口被最大程度豁免,而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男性则承担了主要战损。
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舆论更愿称他们为“普京的炮灰”。
四、红军村战场:乌克兰英勇,但局势不乐观
红军村(Krasnohorivka)是顿涅茨克战线今年最激烈的战场之一。
根据最新战线图:
红军村 2/3 已被俄军控制
- 北部持续巷战
- 东部村庄米尔诺赫拉德仍由乌军坚守
- 乌军可撤退空间已极为狭窄
泽连斯基 13 日在回应外界对红军村“是否应撤退”的讨论时强调:
“任何撤军决定都由一线指挥官作出,没有人会被强迫为废墟而牺牲。”
这是乌克兰方面近来较罕见的“战况承认”。说明乌军已意识到,继续坚守红军村可能只是拖延时间。
![]()
五、乌军无人机体系:全球战场最成熟的范例
红军村北部的战斗显示,乌军不仅在战术层面频繁使用无人机,更重要的是——
已形成系统化协同能力。
乌军发布的视频显示:
- 地下指挥中心监看多屏无人机画面
- 各营级单位拥有自己的无人机群
- 侦察—打击一体化
- 操作端可直接用手机连接无人机
- 远程火炮根据无人机实时回传校正射击
这已经不是“民兵式无人机玩法”,而是一个成熟的数字化作战体系。
许多军事专家评价,未来全球军事改革,都要从乌克兰当前的体系中“照着学”。
一句话——不具备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军队,将在未来战场上被彻底碾压。
![]()
六、红军村以外:激战仍在继续
除了红军村,其他方向也在激烈交战。
▌哈尔科夫方向
- 俄军攻占西尼尔尼科维(Synyolnykove)
- 属于第 82 机械化团发起
- 乌军撤向林地防线
尽管俄方取得小幅进展,但代价惨重。
▌沃尔昌斯克方向
乌军第 57 旅大量公开无人机画面显示:
- 俄军以“1~3 人小组”突击
- 遭无人机反复压制
- 多名士兵在田野中因爆炸摔倒或逃散
俄军“单兵渗透”的模式理论上可减少集群目标,但在乌军无人机高密度覆盖下,效果极差。
▌莱曼方向
乌军突击队清剿俄军地堡的视频显示:
- Gopro 记录的室内巷战
- 近距离投掷手榴弹
- 清理地道
- 建筑物逐栋争夺
画面甚至像极了《使命召唤》,但这是真实的战争现场。
![]()
七、空袭仍在持续
过去数日中,乌军仍在持续空袭:
- 新罗西斯克港
- 奥廖尔炼油厂
- 俄后勤枢纽
俄境内多个能源与军工点持续被打击。
八、总结:红军村的时间问题,俄军的消耗战,乌军的科技战
目前来看:
- 红军村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 乌军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持续消耗俄军
- 俄军推进成本巨大,伤亡持续高企
- 无人机正在彻底改变战争规则
摩托车突击队不过是这场战争里一个荒诞却真实的缩影。
在无人机主导的新时代,任何传统突击模式——无论是坦克集群还是摩托集群——都会被重新定义。
战争不是被浪漫化的英雄史诗,而是无数普通士兵在废墟与泥泞中挣扎求生的残酷现实。
而红军村,只是这残酷现实的最新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