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最近又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日前,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打击大队带着八艘"跟班"舰艇,在南海摆开阵势,这支由美日菲三国组成的九艘舰艇编队,堪称近年来西方盟国在南海最大规模的海上集结。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尼米兹”号航母打击大队,与日菲在南海举行大规模联合海上演习)
1、不出所料,美军来了
此次行动,美方出动了核动力航母"尼米兹"号,以及三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格里德利"号、"韦恩·梅耶"号和"希格比"号;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了村雨型通用驱逐舰"曙"号;菲律宾方面更是精锐尽出,不仅派出海军护卫舰"何塞·黎萨尔"号和"安东尼奥·卢纳"号,还出动了两艘海岸警卫队巡逻舰"梅尔乔拉·阿基诺"号和"圣阿古斯丁角"号。
这场为期两天的联合演习,重点演练了"海上态势感知"和"反潜作战"等敏感科目。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媒体X上,相关人士通过追踪"尼米兹"号航母的C-2"灰狗"舰载运输机的飞行轨迹,发现其在距离南沙群岛仅200海里的空域活动。
这个细节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美军航母编队正在南海核心区域游弋。这场看似平常的联合演习,实则暗藏玄机。
![]()
(示威意图明显,美国强撑区域军事存在)
美方宣称这是为了展示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承诺,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的又一举措。九艘舰艇的庞大阵容,反潜作战的针对性演练,无不透露出美军试图在南海构建军事威慑的深层意图。
2、美防长拍着胸脯保证,“重建南海威慑力”
这场精心策划的南海大戏,绝非一时兴起之作。追溯其根源,要回到今年8月的东盟防长会议。当时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就曾向菲律宾拍胸脯保证,要在南海"重建威慑力"。如今这场联合演习,正是兑现承诺的后续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美国航母今年第二次与菲律宾军方举行联合演习。今年1月,"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大队就曾与菲方进行过类似演练。更值得玩味的是,今年2月,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也在执行"克莱蒙梭-25"任务期间,与菲律宾举行双边演习并访问苏比克湾。这一连串的军事互动,勾勒出美国及其盟友在南海问题上步步为营的战略布局。
![]()
(五角大楼推进印太战略,试图重建“南海威慑力”)
五角大楼官员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演习旨在"与伙伴国共同加强威慑力和提升互操作性"。所谓"互操作性",说白了就是要让盟国军队能够无缝对接、协同作战。而美方宣布将成立新的任务部队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更是暴露了其试图构建对华军事包围网的深层意图。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美国正在南海下一盘大棋。通过拉拢日本、菲律宾等区域盟友,美国试图打造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军事合作网络。这种做法,表面上是维护所谓"航行自由",实则是要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军事化,以此牵制中国的发展。
3、243天,超长部署
这艘即将退役的"尼米兹"号航母,从今年3月21日自华盛顿州布雷默顿基地启航算起,这艘航母已经在海上漂泊了整整243天,创下了超长部署的纪录。这种"鞠躬尽瘁"的背后,折射出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兵力捉襟见肘的窘境。
![]()
(“尼米兹”号在其即将退役前执行最后部署,此次任务涉及长达超过243天)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次超长部署中,"尼米兹"号还遭遇了不小的挫折。10月26日,一架MH-60"海鹰"直升机和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相继坠海。这些事故不仅暴露了美军高强度部署下的装备维护问题,也让人对这支航母编队的真实战斗力打上问号。
截至本月17日,"尼米兹"号仍在巴拉望岛西北附近的南海东部海域活动。这意味着它已经在南海持续存在超过一个月。这种长时间的军事存在,与其说是展示实力,不如说是暴露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焦虑。
从军事角度看,这种超长部署对人员和装备都是极大考验。航母编队的水兵们长期与家人分离,装备持续高负荷运转,这些都在透支美军的战斗力。可以说,"尼米兹"号的这次谢幕演出,既展现了美国维持全球军事存在的决心,也暴露了其力不从心的现实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