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一聊农村发展,不少人就说“让农民回村里种地啊”。
在很多人眼里,农民回到老家,把土地种起来,既能解决村里没人的问题,地里长着粮食蔬菜,农民自己也饿不着,日子肯定差不了,简直是两全其美。
确实有年轻人试着往回走,内蒙古的黄景贵,农大毕业后干了十几年房地产,2022年带着百万积蓄回了和林格尔县种地。
江西的钟敏和缪睫,从城市辞职回赣南老家建生态农场,不用农药化肥,就靠种生态作物过日子。
这些故事看着让人热血,但真轮到普通农民,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有本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扛住风险。
温铁军的实话
专门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直接把这层美好窗户纸捅破了:“现在农业是负收益,你让人回去干啥?”
![]()
这话听着扎心,但全是大实话,他跑过全国上百个村子,见过太多农民的账本,知道种地到底赚不赚钱。
我们拿最常见的小麦举例,算笔明账,一亩地的种子钱差不多50块,化肥农药得近200块。
信息来源:县城如何留住人?温铁军:发展县域经济,让农民能在家门口打工
![]()
耕地、播种、收割请农机,一次下来要150块,再加上浇水、平时打理的费用,加起来至少450块。
要是风调雨顺,一亩地能收800斤小麦,按现在的收购价,卖完能有800块左右,扣掉成本,纯利润就350块。
这还是运气好的情况,要是赶上旱灾、涝灾,或者病虫害,产量一降,再碰上化肥涨价,不光没利润,可能还得赔钱。
![]()
经济作物风险更,山东有个种黄瓜的农户,建大棚、买苗、施肥打药,前期就投了快3000块,采摘的时候每天雇人,一个人一天150块。
结果忙了俩月,黄瓜上市时行情崩了,从1.5元一斤跌到5毛,卖的钱连人工费都不够,最后只能看着黄瓜烂在地里。
温铁军调研时还碰到过一个返乡青年,包了100亩地种水稻,前期投了50万,没想到当年闹洪涝。
![]()
减产三成,粮食收购价又跌了,最后亏了20多万,只能收拾东西再回城里打工。
温铁军说,核心问题出在“小农户对着大市场”,还有就是“成本比卖价涨得快”。
农民买化肥农药,都是零散着买,根本没议价权,人家说多少钱就得给多少。
![]()
卖粮食蔬菜的时候,中间商又压价,两头都吃亏。
而且化肥、农机这些工业产品年年涨价,粮食价格却涨不上去,自然就成了“越种越亏”的循环。
再加上村里物流不方便,拉点菜进城运费就不少,自家种的东西没牌子,也卖不上价,利润就更薄了。
为啥种地赚不到钱?
农业负收益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成本、市场、产业结构,这三道坎都难迈过去。
先看成本,现在农资越来越贵,国际上原油、天然气涨价,化肥农药的成本就跟着涨,最后都加到农民身上。
![]()
比如尿素,前几年一吨2000块,现在涨到3000块左右,小麦收割费也从一亩100块涨到120块。
要是租别人的地种,租金也涨了,以前一亩300块,现在有的地方涨到500块,这些钱都得从种地的收入里扣。
信息来源:温铁军等专家对话: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城镇化建设如何推进?
![]()
再看市场。农产品价格说变就变,农民根本摸不准。
比如前几年“蒜你狠”的时候,大蒜价格疯涨,不少农民跟着种,结果第二年供太多,价格直接暴跌,好多人赔了本。
而且农产品从地里到超市,要经过好几道中间商,农民卖一斤白菜可能就3毛钱,到超市里就卖到1块5,中间的钱都被中间商赚走了,农民落不下多少。
![]()
最后是产业结构,我们现在还是以小农户为主,一家种个几亩地,规模小,效率也低。
种的东西大多是常见品种,没特色,没牌子,卖不上价。
而且很多地方只卖原粮、原菜,没进行深加工,比如玉米只能当粮食卖,要是做成玉米片、玉米淀粉,利润能翻好几倍,但很多农村没这个条件。
![]()
反观国外,美国大农场一个人管上千亩地,用机器种,成本低,产量高,还有完善的加工销售渠道,自然能赚钱。
破局的关键
种地不赚钱,不代表农村没机会。
温铁军说,关键是别把农民绑在土地上只种地,要让农业和其他产业结合起来,给农民多找几条路。
![]()
现在不少地方已经走出了好路子,值得借鉴。
江苏淮安就是个例子,他们不只是种大米,而是把“淮安大米”做成了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销售,从种地到卖米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信息来源:乡村振兴,对乡村与资本都是机会——访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
全市种了270万亩优质稻,一年产76万吨淮安大米,光这一项就给稻农多赚了3个亿。
除此之外,他们还种蔬菜、养鱼虾,把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也做成了名牌,龙虾品牌价值快180亿,大闸蟹也快80亿,农民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把农业和旅游、文化结合起来也不错,湖北广水的观音村,靠着村里的山水和老民俗搞乡村旅游,弄了风车观光园、农家菜体验,还开了电商卖村里的特产。
![]()
一年能接待200多万游客,农民不光种地有收入,在农家乐打工、卖手工艺品都能赚钱,收入渠道一下子就多了。
科技和电商也能帮上大忙,秦皇岛抚宁区帮姜农建了恒温仓库,生姜收了先存起来,等市场上姜少了再卖,就不怕价格暴跌了。
他们还搞油蟠桃直播带货,农民直接对着手机卖,跳过中间商,一斤能多赚不少。
![]()
当地还有个牧业公司,给奶牛戴智能项圈,监测健康状况,牛奶品质和产量都提高了,效益自然就好。
这些例子都说明,农村不是只有种地一条路。把农业和加工、旅游、电商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农民才能真正赚到钱,农业也才能变成有奔头的产业。
温铁军说这些话,不是让大家放弃农村,而是希望大家看清现实。
![]()
乡村振兴不是把农民硬拉回地里种地,而是要给农民选择权——想种地,就有好政策、好技术支持,能赚到钱。
不想只种地,也有其他工作可以做,能在村里安身立命。
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把村里的基础设施搞好,学校、医院跟上,让农民在村里也能享受到好的生活条件。
![]()
同时,多扶持农村的特色产业、电商、乡村旅游,给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政府、企业、社会各界一起发力,给农村投钱、送技术、引人才。
![]()
说到底,农村的未来,在于让农民有盼头、有选择。
当农民不用再为“种一亩亏一亩”发愁,不管是种地还是干别的都能赚钱,农村自然会热闹起来,乡村振兴也才能真正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