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看似简单的征信授权,背后竟层层嵌套着多达21家网贷平台的协议迷宫。一个宣称拥有强大“反诈”体系的借款APP,实则是一个将全部风险甩锅给用户的“导流平台”。
近日,记者实测贷款APP还呗的注册协议、授信流程到首页服务发现,用户在一次授权中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向众多第三方平台授权个人信息,而平台则通过“无法查看”的协议与免责条款,将自身责任撇清。
隐藏在还呗APP里的21家网贷平台
记者实测发现,还呗APP除了存在“协议套协议”的情况,部分协议的内容还显示为“暂无可查看协议”。
打开还呗APP,一则用户隐私保护提示的弹窗出现在页面内,用户可选择同意《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用户注册服务协议》《用户个人信息共享授权书》继续注册,或选择浏览模式进入APP。
在以手机号注册成为用户的过程中,记者还需同意《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和《用户服务协议》。注册成功后,页面内提示“立即认证”。之后,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认证、银行卡认证和补充紧急联系人等基本信息后,便到了申请额度的最后一步。
此时,记者需阅读并同意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同时勾选“征信查询相关授权协议”才可进入额度评估环节。点击“征信查询相关授权协议”后,页面内出现包含“还享借产品服务协议”“还享花用户服务协议”等11条相关协议。
在还享借产品服务协议最后附有《资方授信相关协议》链接,其跳转页面为协议列表,包括“360借条(新)”“钱小乐”“度小满金融”“够享借”“好分期”“马上消金”“宜享花”“快易花”等21家平台,每个平台背后均“藏”有各自的授权协议。
其中,在宜享花授信协议中,同步授权的合作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银行和1家重庆两江新区通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在万达普惠协议跳转的快易花用户综合金融服务协议中,同步授权的合作机构有包括广州万达普惠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和包括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九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内共计10家银行。
而在分众小贷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中,同步授权的合作金融机构包括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匪夷所思的是,马上消金协议列表中的马上消费金融承诺函、马上消费金融循环额度合同均显示:暂无可查看协议。
宣称“反诈”,却对引流风险免责
当记者仔细阅读注册流程中的所有协议内容,提交额度评估后,页面弹出领取会员特权的弹窗显示“审核通过后扣239元会费,不通过不扣费,7天内无忧退款,到期自动续费”。若购买铂金月度会员,可享多重权益,包括抵息券、现金券和话费充值、视听会员月卡免费领等生活服务,还可以进行在线提额。
记者进入还呗APP首页欲点击“立即申请”时注意到,该按钮左上角明确标注着产品名称为“还享借”,宣传的最高额度为61200元,千元日息最低0.14元,年化费率低至9%起(单利)。然而,页面并未进入借款流程,而是自动跳转至要求完成身份认证等个人信息的提额页面,并显示最高可提额至20万元。
进行提额后约十分钟,记者便收到“未通过”系统推送。查看详情时,又跳转至第三方贷款产品的推荐页面。其中,推荐的产品包括有钱钱包、分子借钱、村村花和浩瀚钱包。
而还呗APP首页重点展示的“我要现金”“借的到”“车主专享”“高额借款”4项服务,看似是平台自营产品,但点击后均跳转至第三方平台,更像是为第三方平台引流的“马甲”。
值得关注的是,《用户注册服务协议》中“不可抗力、免责及责任限制”内容表示:我们的部分服务可能链接到由第三方所有、控制或者运营的其他网站(“第三方网站”)。我们无法保证第三方网站上的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您确认按照第三方网站的注册协议而非本注册协议使用第三方网站,第三方网站的内容、产品、广告和其他任何信息均由您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这也就意味着,用户下载还呗APP后无法直接使用其借款服务,此时的还呗已完全成为一个“导流平台”,而所有因使用第三方服务产生的风险,最终均由用户自行承担。
尽管如此,还呗APP首页的平台介绍却宣称,其“反诈防御体系”有效拦截9000余人被骗,避免用户损失金额超1.5亿元。
律师:可能存在多重风险
针对上述在还呗APP中借款,但提额授信平台为还享借,而在还享借《资方授信相关协议》中又出现的21家其他网贷平台的问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认为,若用户同意签署相关协议后,可能存在多重风险:
其一,可能多家资方同时批额度,用户提款后可能形成了多笔不同合同、不同利率、不同还款日的贷款。很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贷款逾期,影响用户的征信。其二,资方很可能在贷款前发起征信硬查询,短时间内密集的征信硬查询会被视为“极度资金饥渴”,会影响用户后续房贷、车贷、信用卡申请时金融机构的评估,用户会被认为风险较高,从而影响审批结果,例如提高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额度甚至拒绝申请等。其三,平台与实际放贷人分离,后续就贷款事宜出现争议时可能会以非放贷主体为由独立于纠纷外,用户难以维权。
关于提额申请的平台从还呗变成了还享借,李旻认为,如此设置并不合理。因还呗未告知用户,其将用户的信息递交给了多个平台,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3条,还呗应当逐一取得用户的单独同意。用户始终接触的是还呗,并不知晓其余包含还享借在内的22家平台的利率等信息,在发放贷款时可能涉嫌违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第16条,未披露相关内容导致误导消费者的决策。
就上述相关问题,记者联系还呗APP运营主体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方面,截至发稿,未获答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