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术界的瓜能噎死人——江苏科技大学冒出个“学术骗子天花板”郭伟,高中文凭愣是把高校骗得团团转,顶着“首席科学家”头衔混了整整两年。这剧情写进小说都得被骂悬浮,偏偏是2025年实打实的真事儿。
这人的造假清单能笑掉大牙:陕西高考状元、日本博士、德国研究员,头衔堆得比积木还高,全是张嘴瞎编的。更敷衍的是,号称170多篇SCI 论文、68项国际专利,居然直接照搬同名学者“郭为” 的成果,连名字都懒得改全,这偷成果的操作也太不走心了。
![]()
就这水平,学校居然双眼一闭给了顶级待遇:140万年薪、300万安家费,再塞500多万科研经费。网传近千万资金,被他用虚构合同、冒领劳务费的法子套走,两年里愣是没人发现,这监管跟纸糊的似的。
直到他敢去申报中科院院士,履历才彻底露馅,再加上学生哭着举报“他的成果根本复现不了”,这场“现实版《虚构安娜》” 才轰然塌台。有网友吐槽得精准:“安娜骗上流社会,郭伟骗国家科研钱,格局大多了。”
说到底,还是学术圈的“帽子崇拜” 惯坏了骗子。高校引才专盯头衔,跟古代选官只看脸似的,压根懒得核实真假。郭伟的海外学历没做留服认证,高考状元身份随手可查,校方却“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就盼着“院士候选人”的标签能给学校贴金。
最冤的是跟着他的博士生,以为抱上了学术大腿,结果是个冒牌货。课题停了,导师换了,好几年心血可能打水漂,跟跟着假将军打仗的士兵似的,到最后发现战场都是假的。
这事儿让人想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两千多年了,学术殿堂里居然还演这出。古代郭象剽窃向秀成果、刘炫伪造古籍,都被钉在耻辱柱上,现在造假成本咋就这么低?
好在学校总算报案了,郭伟涉嫌诈骗大概率要蹲大牢。但光罚骗子没用,审核放水的校方、帮腔的猎头也得担责。不然制度漏洞不补,下次指不定冒出个“李伟”“张伟”。
龚自珍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可不是让你不拘真假!科研靠的是真本事,不是假头衔。要是再这么迷“帽子”,再多科研钱也喂了骗子,真学者的心血反倒被糟蹋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