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功过留待后人书”,历史是公正的,一个人所做的事情是对是错,是功劳还是过失,从来不会被掩盖,它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功”而抹去曾经的“过”。
历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歌颂或批判,而在于从中审视我们自己对权力、道德与人生的选择。
她不是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却是唯一一个把帘子撕碎、自己坐上龙椅的狂徒——武则天,用鲜血与智慧改写了中国历史的女性帝王。
![]()
首先,咱们先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她的一生;“从卑微的才人最后登上天子的宝座,她从用尸体铺就得阶梯上一步一步走到了最高”。她在十四岁的时候,被宫内选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地位低微,她没有像其他妃嫔那样争宠,寄希望于帝王垂怜,反而在唐太宗身边偷偷观察如何处理政务,练就了“察言观色,精准站队”的政治本能。
在唐太宗死后,凭借与唐高宗李治的私情,走出尼姑庵,重新返回了她的战场“宫廷”,一步步铲除王皇后,萧淑妃,最终成为了皇后,并且手握大权,掌控着朝政,也因自古以来的男权思想,李治从未想过,有一天“这个女人会登基称帝”,唐高宗体弱多病,很少管朝政,而她借机垂帘听政,积累权力,在高宗死后,她先后废黜儿子中宗、睿宗,在69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她终于撕碎了这片帘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执政期间,她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开武举,打破了士族近千年的垄断,还提拔寒门弟子,发展经济,稳定边疆;同时,她任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诛杀李唐宗室和政敌。晚年,又因为宠信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导致政治混乱,引发动荡。最终,她在705年的神龙政变中,被逼迫退位,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
她不是女权偶像,而是权力游戏的终极玩家
女皇在登基后,提拔寒门子弟,改革官僚体系,表面上看是“打破了阶级间的壁垒”,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何曾不是削弱了传统的贵族势力,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巩固个人权力的政治手段,所以,这也并非完全是出于平等的理念,但是,寒门弟子还是得感谢这位皇帝。与此同时,她因女性的身份称帝,看似是颠覆了传统的父权规则,但看她后来使用的一些手段:利用男性的欲望逐步上位,又使用暴力镇压一切反对者,这本质上其实是利用性别规则而实现她的目的,她也从未带头倡导女性解放,男女平等,反而是模仿男性的行为(广纳男宠)来强化自己的权力,她只是实现了她自己的平等和自由,解放的也只是她自己而已。
曾经,著名诗人骆宾王写了一篇《讨武曌檄》,在文中,痛斥她“狐媚偏能惑主”。这恰恰反应了当时社会对女性野心的恐惧,她的成功,不是因为“女性的美德”而是因为她比男人更加精通这场权力游戏的规则,后来,现代史学家陈寅恪也称赞过她“政治手段高超”,但是,这评价本身就饱含讽刺的意味:我们歌颂她的能力和成就,却回避了她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不惜杀害自己的亲人,不断使用酷刑的黑暗面。
![]()
她的“伟大”建立在道德废墟上,人性早已被权力吞噬
她重用酷吏来俊臣、周兴,制造“告密文化”,导致无数无辜者惨死,连亲生儿子李弘、李贤都遭其毒手,她让权力高度集中,经济发展受到严格控制,文化繁荣掩盖思想禁锢。同代人曾经身居宰相之位的狄仁杰虽辅佐她,但私下却批评她“权欲熏心”;后代史学家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直指她“淫刑以逞”,认为唐朝中衰就是在她的统治埋下了隐患。有趣的一方面是,后世人有人使用“时代局限”为她辩解,这也说明我们对“成功的盲目崇拜”,如果手段够狠,够血腥就能换来“盛世”,那是否意味着,道德也在历史中无足轻重了呢?从心理学上讲,武则天晚年特别依赖男宠,也恰恰证明了权力是孤独的本质,她征服了天下,征服了男人,却输给了人性的虚无。
![]()
“权力如刃,持之者未必称雄,反可能自伤;历史如镜,照见功过,更照见人性之贪婪与脆弱。”
武则天的故事,不仅是帝王的兴衰录,更是一面拷问每个现代人的镜子:我们是否在崇拜“成功”时,默认了不择手段的合理性?她的正面成就提醒我们,突破局限需要勇气与智慧;她的负面教训则警告,权力若无人性约束,终将沦为毁灭的工具。
#唐朝##武则天##李世民##皇帝##历史##政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