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军是人民军队里底蕴深厚的一支部队,东北军区1949年编写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称赞其前身一纵:“是东北各纵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麾下的1师(后改编为112师)、2师(后改编为113师)都“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但是到了朝鲜战场,38军却出师不利,第一次战役被美国黑人团的情报误导,放跑了南朝鲜7师大部,气得彭老总大骂要“挥泪斩马谡”,甚至要撤销38军番号。
![]()
如此严厉的批评让38军上下都憋了一口气,誓要在下一战中雪耻。
幸运的是,他们做到了,38军第二次战役长途奔袭、坚决阻击,用超出常人的毅力完成了任务,邓华为之赞叹“神迹”,彭老总也激动大呼: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能打出这个战果,38军113师是关键因素,若非他们急行军赶在美军5分钟之前抢占要地,情况会完全不一样。
而这5分钟,很大程度上是113师副师长刘海清争取来了,可立下这么大功劳的他,却一生没能佩戴将星,不得不说非常遗憾。为何会如此呢?
![]()
一、争分夺秒,争到了5分钟
在第二次战役的部署中,38军有两大任务,一是攻占德川,打掉南朝鲜部队,二是向三所里穿插,配合志愿军主力构筑内层包围圈,以此包住美军。
战斗打响后,38军仅用一天就成功在德川歼灭南朝鲜第7师大部,算弥补了第一次战役的遗憾。
进攻的过程中113师负责南面迂回,刘海清非常神勇,亲率突击队从山上冒险滑雪而下,随后脱掉裤子淌着冰水过江,成功与112师一同兜住德川。
当敌人防线被打开缺口后,38军军长梁兴初给113师下令,一定要急插至三所里,截断美军的退路。
到38军加强指挥的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韩先楚特别向113师师长江潮强调:务必在下午6点前出发,不管途中有多大困难都要克服,抵达三所里里不惜一切代价把美军挡住。
![]()
此时113师已行军作战两天,上下都非常疲劳,甚至军部新命令传达过来时,指战员倒头就睡躺了一地。
但主力就是主力,江潮连忙召集各部,成功在下午5点出发,比韩先楚要求的时间还早了一个小时。大家都清楚任务的重要性,因此思想动员、吃饭、补充弹药都是在急行军中完成的。
副师长刘海清当时坐镇先锋338团指挥,他走在最前,不断为战士们鼓舞打气,而他身先士卒的精神,是最大的激励!
经过一夜急行军,113师跑出100多里,有很多指战员身体已经吃不消,掉队的人逐步增多,甚至有倒地牺牲的。要不要让大家喘口气,成了指挥员马上得解决的重大问题。
师部紧急召开会议,师、团的干部都参与讨论,大部分人的意见是先休息一下,天亮前把饭吃了,补充完体力才能更好赶路,否则越往后非战斗减员的情况会越多。
![]()
副师长刘海清却出声反对,表示目前这个情况绝对不能休息,相反还要加快速度,机械化的美军行军比我们只快不慢,再多耽搁很可能重蹈第一次战役的覆辙。
本来大家都累得不行,但想到第一次战役失误后受到的批评,立即又振奋了精神,纷纷支持刘海清的意见,誓要在三所里雪耻。
政委于敬山随后也赞同刘海清,全师便达成一致,部队加快了速度。刘海清仍是跟随先锋团在最前,天亮以后,美军出动大批空中侦察,113师的行踪很快被发现。
关键时刻,刘海清大胆地让我军卸掉伪装继续前进。这个势头,让美机以为是从德川溃败下来的南朝鲜军,就没有进攻,志愿军因而逃过一劫。
这一幕被不少影视作品还原过,很多人不知正是刘海清的得意手笔。
![]()
据一些参战老兵回忆,当空中出现轰鸣声时,部队曾出现短暂混乱,刘海清大声安慰众人,说我们已经深入敌后百余里,且军服上没有显眼标识,美军在空中侦查很难分辨是哪支部队。
美国人内心看不起南朝鲜军,不如卸去伪装,弄得狼狈点装南朝鲜军,说不定能蒙混过去。
他先让前卫连做试验,美机果然没有反应,随即他让先锋团都这样做,并向后传话,都安全地通过了。卸去伪装,还让我军加快了速度,一举多得。
等我军匆忙赶到三所里时,美军尚且未至,但在113师部署阵地、修筑工事之际,美军先头部队就来了,这中间只差了五分钟!
如果没有刘海清力荐不能休息,这五分钟和美军肯定就溜过去了,如果没有刘海清大胆卸去伪装,被美机轰炸一阵我方也得被延续,此次长途奔袭,刘海清功劳巨大!
![]()
二、相机决断,带队堵住缺口
113师在三所里打退美军溃兵的第一次攻击后,侦查员报告南方有美骑1师大量部队正在赶来增援,如果不能及时阻拦,三所里将陷入见面被夹的困境。
师部连忙分析,美军想要北援,必须通过大同江桥,把桥炸断,就能为我军争取到时间。随即339团9连领命而去,在敌坦克即将上桥之际成功炸毁目标。
美军溃兵获悉这一信息,连忙不要命般向三所里进攻,几轮激战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打着打着,113师338团1营有战士发现,美军正在掉头北撤,该情报传递到师部后,众人一时间也是不解,美国人想干什么?唯一的生路不要了?
师部首长重新研究地图,发现西面的龙源里确实有乡间公路,但这条路比较窄,机械化的美军是无法通过的,他们怎么还想要走这里?
很快侦查员传来最新消息,地图是错误的,龙源里那条乡间公路实际比三所里还宽,美军主力正往那边而去。
![]()
这个变数让113师陷入艰难的抉择,要不要分兵去堵龙源里?眼下一个师阻挡都已经比较吃力,如果分成两部分,两边都拦不住敌人怎么办?
或者敌人去龙源里只是虚晃一枪,到时全部折返三所里怎么办?之前上级的命令是保证三所里不被突破,只要113师集结在此,完成任务不会有很大问题。分兵的话,又要急行军、又会带来很多未知,该不该冒险呢?
刘海清想了想,还是觉得就此将美军当过太不甘心,就提议自己带337团去龙源里,在哪里打击敌人都一样,相信部队的战斗力,即便分兵也可以打败敌人。
江潮也是一样的想法,便点头同意,337团随即又是一夜的急行军。次日4时,他们赶到龙源里时正好与一支美军撤退的小部队相遇,迅速就解决了对方。
非常幸运,刘海清他们遇到的是一支辎重队,从而缴获了大量美军81mm迫击炮弹,凑合着也能用,为阻击敌人起到了大作用。虽然最后美军还是从顺川方向跑了,但38军三所里、龙源里这边始终没让敌人突破,打出来中国人的军魂!
![]()
三、后升军长,憾失将军
1955年,刘海清因职务还是师长,只被授大校军衔,64年时他已是38军参谋长,完全可以晋升为少将,但他认为自己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微不足道,少将受之有愧,所以主动申请让衔。
但没想到,1965年军委取消了军衔制,即便后来刘海清出任过38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职,也没机会了。
1988年中央再次实行军衔制,奈何刘海清在1987年已离休了,如果他还留在部队起码也会是中将,可惜啊。
不过他本人对这些都不在乎,作为一个12岁就参加红军的老革命来说,功名利禄早就不放在心上,国家强盛才是他的唯一心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