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玉良
当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在与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金井正彰会谈时,身穿“五四青年装”、胸前佩戴国徽、双手插兜、神情严肃的姿态被媒体曝光后,日本社交媒体和中国台湾绿媒瞬间充满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声,日本无党籍众议员松原仁在X上发文批评这是“无礼的态度”,其他网民诸如“彻头彻尾的犯罪”“挑衅”“瞧不起”“极其粗鲁”“傲慢无礼”更是不绝于耳,甚至有人将刘劲松的动作比作“流氓的威胁”。
![]()
刘劲松真的不懂外交礼节吗?如果你想一想高市早苗干涉中国内政、威胁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的叫嚣,如果你回忆起1928年日寇对中国外交官蔡公时的态度,你就不会这么想了。要我说,刘劲松对日本外交官已算文明克制了。
让我们先集体回忆一下过去的历史。1928年5月,北伐军进入山东之际,日军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悍然阻挠。时任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处主任的蔡公时奉命赴济南交涉,却遭日军强行闯入公署。面对刺刀,他以流利日语斥责暴行:“你们践踏国际公法,是无耻的强盗!” ,日军割其耳鼻、挖其双眼、剜其舌头,蔡公时始终未屈膝服软,最终与17名随员集体殉难。蔡公时被称为抗日烈士,“外交史上第一人”,他以生命捍卫民族尊严,已铸成中国外交史上的永恒丰碑。
![]()
我认为:今日刘劲松的插兜姿态,在蔡公时烈士的映照下,恰是外交自信的体现。当日本舆论因“不敬”而破防时,却选择性遗忘:当年日军以“保护侨民”为名行屠戮之实,今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妄图军国主义复辟,有罪在先。而中国外交官仅以肢体语言表达立场,这已是“礼仪之邦”大大的“文明克制”了。蔡公时用生命证明,外交官的尊严从来不在谦卑讨好的姿态,而在直面强权的骨气。刘劲松的插兜,不过是历史血性在和平年代的延续,它提醒世人:中国外交的底线,源自先烈用鲜血铸就的尊严。
令人痛心的是,台湾部分绿营群体已淡忘蔡公时的壮举。当“无脑青鸟黑熊”的标签折射出历史记忆的断裂时,大陆十四亿同胞却始终铭记:蔡公时被割舌时喷涌的鲜血,是民族觉醒的号角;济南惨案的警报,是居安思危的警钟。这种集体记忆的差异,恰是两岸精神纽带的试金石——唯有铭记历史,方能理解今日外交姿态的深沉分量。
![]()
故,刘劲松的插兜,绝非无礼,而是对蔡公时精神的传承,是面对倭寇后人的正气凛然。当外交场合不再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捍卫尊严时,肢体语言便成为最硬核的外交辞令。 正如蔡公时在绝境中高呼“日寇野蛮,终将灭亡”,今日中国外交官的坚定,正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尊严,绝不容任何人以“无礼”“不敬”之名亵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