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
■记者 杨 枫 通讯员 钱玉泽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舞蹈家协会正式发文公布第五届“浙江风格 江南舞韵”舞蹈新作品展演最终结果,由秀洲区高照街道、区文化馆等单位联合创作的双人舞《粽香》,以群文组最高分荣获乙组“十佳作品”称号。成绩尘埃落定,但由这个作品引发的思考却在持续发酵:一个基层群众文艺作品如何能连续打动专业评委?其成功经验能否被复制,让文艺馨香长留?
作品《粽香》以嘉兴地域文化为根基,围绕“五芳斋”粽香意象展开叙事,借助“一片粽叶”串联起“我”与外婆之间的亲情记忆,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再现裹粽、煮粽、品粽等生活场景,唤起观众对家庭、乡土与亲情的普遍共鸣。
“结果公布,我们心里更踏实了。但这更像一个新起点。”《粽香》主创团队成员叶青青坦言,喜悦之后,团队已开始复盘创作得失。她认为,作品能走远的关键在于“真诚”,“‘粽香’这个意象本身就带着温度。因此我们没有刻意追求高难度技巧,而是沉下心来,把‘裹粽’‘品粽’这些生活动作琢磨透,让情感通过最朴素的肢体自然流淌。”
《粽香》的“出圈”,为秀洲群文创作树立了一个鲜活样本。高照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作品的成功印证了“扎根本土、贴近生活”创作路径的生命力。“它让我们看到,真正有感染力的作品,就生长在身边的烟火气里。”该负责人表示,高照街道正总结《粽香》从选题、孵化到打磨、推广的全过程,致力于将其转化为可参考的创作指南。
“一朵花开不是春。我们不能止步于一个《粽香》。”该负责人介绍,就在不久前落幕的2025年浙江省群众广场舞大赛决赛中,高照街道选送的原创舞蹈作品《运河绣娘》也获得了银奖的佳绩。下一步,高照街道将尝试建立更灵活的创作扶持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原创文艺作品的扶持力度,重点鼓励反映秀洲当代生活的现实题材创作,让更多基层团队有能力、有底气投身精品创作。
从舞台上的“爆款”到探索创作的“常态”,秀洲区正将《粽香》带来的热度,转化为推动群文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如何让今天的奖项,成为明天更多优秀作品的铺路石,这正是《粽香》获奖之后,留给当地文化工作者最具价值的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