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
■本报记者 李建
不少消费者认为真空包装食品更保险、更安全,然而因食用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引发的肠胃不适甚至肉毒素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呢?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周英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真空包装虽然是一种高效的食品保鲜技术,却无法杀死某些真空环境中“真坚强”的微生物。因此,真空包装不等于绝对安全。
周英解释说,大多数导致食品腐败的细菌和霉菌需有氧气才能大量繁殖,而真空包装的核心是减少包装内氧气含量,抑制微生物活性,延缓食品被氧化的过程,从而延长食品保质期。但是,某些厌氧菌如肉毒杆菌以及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的部分菌株,无须氧气就能繁殖,有的在真空包装无氧环境下还更活跃。特别是肉毒杆菌,在厌氧环境(如真空、罐装)下极易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网络销售的某些小微品牌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如鸡架、鸡爪、酱卤肉等),如果生产加工环节卫生不达标导致杀菌不彻底或储存流通环节控制不当导致脱离低温、破口漏气等,都可能导致菌株产毒污染食品。
周英建议,消费者在选购食用真空包装食品时,要看包装是否有破损漏气,开封后观察是否有肉类发黏、变色、出现霉点,液体浑浊等异常,闻是否有酸味、哈喇味、腐臭味等异味。真空包装的即食熟食,食用前最好彻底加热;开封后尽快食用,未吃完的密封冷藏并在两天内吃完;冷冻保存的真空包装肉类,食用时按需解冻,不要反复解冻冷冻,以免破坏细胞结构,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