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大家好,这里是小锐的国际观察专栏,本期聚焦日本当前面临的严峻经济挑战:实际工资连续八个月下滑,消费价格持续走高,2025年第三季度GDP更录得六季度来首次负增长。
一边是居民收入缩水与生活成本激增并行,另一边则是经济增长停滞、产业承压加剧,这场典型的滞胀危机为何难以破解?与此同时,中国外贸企业又能否在这一变局中挖掘出新的突破口?
![]()
民生与经济双重承压,滞胀雏形显现
日本工薪阶层的生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据厚生劳动省于10月发布数据显示,经通胀调整后,8月实际薪资同比下滑1.4%,为近三个月最大跌幅,且已连续第八个月呈现下降趋势。
从更长周期看,日本实际工资下行通道自2023年开启,当年全年降幅达2.5%;2024年虽略有缓和,仍录得2.2%的同比下降,两年累计缩水超4%。在此背景下,家庭支出负担却不断加重,民众日常消费承受巨大挤压。
![]()
根据日本帝国数据库统计,10月份全国范围内有将近3000种食品完成新一轮调价,覆盖肉类、食用油、零食及婴幼儿奶粉等多个品类,部分饮料价格涨幅高达36%,部分零食上调22%,个别商品年内已实施两次涨价。该机构预测,2024全年涨价食品种类将突破1.5万种,涨价强度超过上一年度。
物价上涨的影响远不止于餐桌之上。总务省10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剔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CPI同比上升2.4%,实现连续第37个月同比攀升,反映出整体通胀压力根深蒂固。
![]()
其中,主食类价格尤为突出,粳米在8月创下自1976年以来最高同比涨幅后,9月进一步扩大至46.3%,对以米饭为主食的家庭形成显著财务冲击。
尽管名义工资已连续37个月实现增长,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劳动者真实购买力仍在持续萎缩。许多家庭被迫削减娱乐、旅游等非刚性开支,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内需复苏动力严重不足。
![]()
经济基本面同步恶化。日本内阁府11月17日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实际GDP(剔除物价变动)环比下降0.4%,折合年率为-1.8%,这是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也是过去六个季度中的首度萎缩。
从构成来看,各关键领域均表现疲软:占经济总量逾五成的个人消费仅微增0.1%,几近冻结;货物与服务出口环比下滑1.2%;进口因内需不振减少0.1%,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为负0.2个百分点;民间住宅投资更是骤降9.4%,成为拖累整体经济的主要因素。
![]()
面对不利形势,日本政府已将2025财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原先的1.2%大幅下调至0.7%,释放出对未来前景的高度审慎信号。
![]()
内外因素交织,滞胀困局难以破局
当前日本陷入“增长放缓+通胀居高”的滞胀状态,是外部冲击与内部结构性矛盾叠加所致。从国际环境看,美日贸易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直接冲击其支柱产业。
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启动新版美日贸易协定,宣布对几乎所有自日本进口的商品加征15%的基础关税,远高于此前水平。
![]()
尽管部分行业获得特殊待遇,但整体出口环境急剧收紧,尤其是汽车产业遭受重创。数据显示,在美国新关税政策影响下,日本七大主要车企净利润总额同比缩水约三成,降至2.1万亿日元,出口疲软直接影响三季度GDP表现。
从国内层面分析,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正在加速暴露。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严重,导致劳动力供给紧张,消费市场活力受限,这一顽疾多年未解,反而愈发突出。
![]()
同时,产业竞争力面临转型瓶颈,传统优势制造业增长乏力,而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难以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设备投资虽小幅回升,但在成本上升与外需减弱双重夹击下,扩大产能意愿低迷。
更为棘手的是,“物价上涨、薪资停滞”的负面循环不断强化,居民可支配能力下降抑制消费需求,进而削弱企业营收与利润空间,反过来制约薪资提升,使滞胀局面陷入自我强化的困境。
![]()
连锁反应蔓延,政策调控陷入两难
滞胀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远超单一经济指标恶化。其连锁效应正逐步在日本社会各个层面显现。对企业而言,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出口受阻压缩盈利边界,双重挤压之下,投资扩张意愿明显降温,减产、裁员甚至倒闭的风险持续上升。
普通民众则感受到生活质量的实质性下滑,不少人推迟购房购车计划,减少外出就餐和休闲旅行支出,这些行为进一步压制了消费市场的回暖可能,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当前处境极为被动。传统应对衰退的手段如财政刺激或降息,可能进一步助长通胀;而若采取加息或压缩开支等控通胀措施,则会加深经济收缩,引发更多失业与企业破产。
这种“左右皆错”的政策困境使得宏观调控空间被极大压缩。日本政府下调增长预期,正是在多重约束下无奈选择的真实写照,凸显出短期内缺乏有效工具平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现实难题。
![]()
日本困局之下,中国外贸迎来新机遇
正当日本经济陷入滞胀泥潭、进出口持续低迷之时,中国对外贸易正迎来结构性机遇。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在刚需消费品供应缺口和产业链重构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为中国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重要契机。
在消费端,日本食品、日用百货等基础生活品价格节节攀升,中国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成本控制能力,在米面粮油、小家电、家居用品等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
在产业协作层面,日本汽车工业受美国关税打击利润下滑,相关配套链亟需重组优化。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可借此窗口期,加快技术研发与海外布局,积极承接转移订单,深度嵌入全球汽车产业分工体系。
此外,日本政府计划向美国追加5500亿美元投资,并扩大采购美国农产品,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贸易流向,间接为中国企业在替代性市场和配套环节创造填补空白的机会。
![]()
中国外贸所获机遇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国内完整工业体系、高效物流网络以及不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之上。近年来,我国出口结构持续升级,机电产品、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等高附加值品类占比稳步提高,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模式助力企业更精准对接海外市场。
面对日本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企业可通过强化刚需产品供给、优化本地化服务体验、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式,主动适应当地消费趋势,将邻国经济困境转化为自身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跳板。
![]()
综合来看,日本当前的滞胀局面在短期内难见根本性好转,工资缩水、物价高企与经济萎缩的三重压力将持续存在。外部的地缘贸易摩擦与内部的人口结构失衡,都将长期制约其复苏步伐。
但对于中国外贸而言,这恰恰是一个精准切入、扩大影响力的黄金时期。把握日本市场供需错配带来的窗口,充分发挥我国产业链完备、响应速度快、性价比突出的优势,完全有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开辟出新的增长极,推动外向型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