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寒风悲鸣悼英灵,山海哀思别忠魂。2025年11月19日上午,王健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大连市殡仪馆举行。
告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王健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被鲜红的党旗覆盖。王健同志遗属,辽宁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大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同志和王健同志生前同事战友及民警代表共400余人到场,含泪送别王健同志。
![]()
![]()
![]()
仪式现场介绍了王健同志的生平事迹,宣读了公安部、辽宁省公安厅和辽宁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唁电,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党委致悼词。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全体人员向王健同志遗体默哀致敬。仪式最后,全体送别人员缓步绕行,向王健同志的遗体作最后告别,表达对他的不舍与怀念。
![]()
王健同志,男,汉族,1973年11月出生,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大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政治处主任。曾先后四次授予嘉奖、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2025年11月17日,王健同志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52岁。
王健同志从警23年来,先后在大连市公安局办公室、内保支队、金州分局、交管支队等多个岗位工作,王健同志以对党忠诚的无私品质、恪尽职守的素质涵养、清正廉洁的道德操守、担当作为的奉献精神、善良博大的宽广胸襟,以不平凡的业绩,为大连公安队伍建设和滨城社会平安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
![]()
冬月的风,掠过寂静的窗,吹进纤尘不染的办公室。
办公桌上,一本摊开的工作笔记静静地躺在那里,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工整有力——那是王健生前最后的工作安排, “总结交警战线直播情况”“研究近期思政工作”……虽墨迹犹在,可那个日日夜夜在此伏案疾书的身影,却永远地缺席了这个他最为熟悉的座位。
![]()
2025年11月17日12时40分,大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政治处主任王健,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2岁。此刻,距离他52岁的生日,仅仅才过去16天。
无尽的悲痛,深深烙印在他八十多岁老父亲颤抖的身影里。还记得16天前生日,王健对着这个唯一的至亲说,“爸,您和我的工作,就是我这一生最珍贵的宝贝。”此刻抢救室外,老人布满老年斑的手死死攥着冰冷的床栏,“儿啊…你让爸…怎么受得住啊…”,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绝望,让闻者心碎。
身力行:他把脚印留在最需要的地方
![]()
熟悉王健的同事都说,他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有时,为一件事的落实,他能在会议桌上和同事争得面红耳赤;可转身之后,若得知那位同事因此事压力过大,他又会将这份牵挂默默放在心头,私下思忖着如何为其分担。
“现在每次路过,我这手还是会下意识地抬起来,想进去和他‘吵一吵’……”一位同事站在门外,眼眶瞬间通红,抬起的手僵在半空,终是无力地垂下,“总以为还能听见他那声温和的‘请进’……”话音未落,已然哽咽。
“光听汇报摸不透实情,得到现场去。”王健的实干,体现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依然在同事们的耳畔回响。他的足迹,从未停留在汇报材料上,而是深深地印在了企业车间、基层所队,印在每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现场。
2019年,调任内保支队副支队长后,王健没有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他带着那个边角已磨白的笔记本,直接扎进企业的大门。
当了解到市里某重点项目的施工材料频繁被盗,他比企业负责人还要着急,立刻协调成立专班,带着民警扑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连夜排查。
“那些天,王支队几乎长在了工地,工棚里那盏昏黄的灯,总是亮到后半夜。”时任内保支队综合大队大队长谭评回忆道,声音低沉下去。
案件告破后,王健却并未停步,他想的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为了让驻企警务站不沦为摆设,他一个月内走访了全市重点企业,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企业的急难愁盼。
“警务站不是摆样子,要办企业最急需的事。”这句他反复强调的话,如今听来,字字千钧。
心求索:他把心血全用在攻坚的刀刃上
![]()
右一为王健同志
王健同志曾经辗转任职多个岗位,每一次,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可那道坚定的身影,总能在最短时间里迎难而上、破局开路——在他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不可能”三个字。
还记得那是2023年,刚主持金州分局政治处工作时,他还是政工领域的“门外汉”。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王健用来激励战友也激励自己的口头禅,支撑着他一次次迎难而上。但同事们看到的是,他办公桌上迅速堆起的专业书籍,和夜深人静时他办公室窗口那盏不灭的灯。
“他总说自己要‘笨鸟先飞’,可我们看到的,是他拼尽全力的担当。”金州分局政治处民警韩刚说。
砥砺深耕,终迎厚积薄发。金州分局政治工作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全面提质增效,从思政“强警”品牌、夯实党建红色基因,到“大比武”淬炼精兵,宣传引导与典型选树更是“多点开花”。期间,分局先后涌现出大连市道德模范张大卫、大连好人刘志超以及赵相政、由志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他对青年民警的培养,远远超出了工作的范畴,那是一种近乎父亲般的深远谋划与情感投入。
王健没有儿女,在他眼中,每一个青年民警就像是他的孩子一般,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路径,耐心磨砺他们的意志与能力,只为让他们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担当大任。
他精心设计“师徒结对”方案,建立的“成长档案”里,详细记录着每个新警的特长与困惑。得知有新警备战法考,他悄悄调整排班表,为其争取宝贵的复习时间。“拜师仪式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徒弟真学本事!”他当时叮嘱的话语,至今言犹在耳。
两年间,28名新警全部成长为业务骨干,“有困难找主任”这句简单的话,成了警营里最温暖的佳话。
肩担当:他把情怀浇灌进众人的心田
![]()
“政治工作就是暖人心的工作。”王健是这么说的,更是用生命这么做的。他的关怀,如同细雨润物,无声却深达心底。
就在今年4月,王健来到交管支队任职。在开始的头两个月,他仍是遵循着自己“笨鸟先飞”的方法,除参加相关活动外,基本上没回过自己的家,马不停蹄地开展相关工作,不是白天到基层大队走访调研,就是晚上加班加点在办公室汇总整理情况。
有人劝他:“王健,就一个老爸在家,你也该回家去多陪陪他。”王健却坚定地说:“我爸是老公安,他能理解我。尤其是到了新单位,交警体量大、人员多、分布广,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很难摸清实际情况。”
王健深知政治建警搞好了,才能让队伍更加有活力、有干劲。他主动找支队党组班子,牵头研究对策、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带队调研百余次、走访近千人,最终精心打磨出以“一个办法、两个载体、两个机制”为核心的“122政治能力提升工作法”。
交警支队事业编人员周丽回忆道:“他总是温文尔雅、亲力亲为,哪怕遇到再棘手的问题都不急不躁,总能静下心来帮我们分析解决。”哪个民辅警家中父母生病、出变故,或者谁在执勤执法受伤了,他都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去看望、去关心,他带头捐钱筹集善款,为困难家庭送去鼓励和希望——“他那种关心是发自内心的”,综合大队副大队长丁宏彪说。
一句“可亲可敬可爱的健哥”,朴实的称呼,简短的话语,却拼凑出一个温暖而坚定的身影,刻在每一位民辅警的心里。
还记得2024年初,民警都书群的家人接连病重,巨额医疗费让这个家庭濒临崩溃。王健得知后,连夜奔走,一周内筹得救助金。
当他将救急的钱塞到都书群手里,紧紧握住对方颤抖的手说“有我们在,别慌”。在金州分局任职2年来,王健同志累计帮扶救助民辅警542人。
然而,他总是催着别人去做体检,却唯独忘了自己。作为家中独子,王健对年迈多病的老父亲怀着深深的愧疚。
母亲早逝,他将对家庭所有的牵挂都深埋心底。“聊起父亲,他能把老人的饮食用药说得一丝不差,可一到工作,家事永远排在后头。”金州分局政委郝鹏低沉地说,“我们能感到他心里的难,可他从不开口。”他把无法常伴父亲身边的遗憾,化作了对战友加倍的爱护。
如今王健同志的办公室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那本摊开的工作笔记还在静静等待着再也不会归来的主人
斯人已逝,警魂长存王健同志用生命诠释了赤诚的从警之路而那支未写完的笔正由他的战友们接过继续书写着“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
战友,一路走好!
编校丨白璐
审核丨孙颢源
签发丨蔡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