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美国驻日本大使乔治·格拉斯在社交平台发表强硬言论,声称美国将坚定保卫日本,包括钓鱼岛在内。
这一表态不仅直接插手中日问题,还援引特朗普总统的相关言论,试图强化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主张。
然而,这番表态背后暴露了美国在亚太事务中的霸权逻辑,同时也折射出美日同盟的深层矛盾。
白宫与国务院对此保持沉默,进一步让格拉斯的言论成为一场“越俎代庖”的政治秀。
![]()
钓鱼岛问题有着清晰的历史与法理依据。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明清时期的《筹海图编》《皇朝一统舆图》等史料明确记载了钓鱼岛作为中国海防要地的地位。
二战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要求日本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钓鱼岛自然包括在内。从国际法角度看,中国的主权主张符合“先占原则”和“持续管辖原则”,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格拉斯的言论罔顾这些事实,其行为不仅超越了外交官的职责边界,更成为迎合日本右翼势力的工具。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政府的态度与格拉斯的言论并不一致。
白宫与国务院在其表态后始终保持沉默,没有提供任何官方背书。这种沉默绝非偶然。2025年2月的美日联合声明虽提及钓鱼岛问题,但并未明确军事介入的具体情境。
美国国防部此前也仅作原则性表态,显示其不愿因钓鱼岛问题与中国直接对抗。
格拉斯的冒进言论显然超出了美方的战略底线,而白宫的冷处理则反映了美方对这一越界行为的刻意疏离。
![]()
格拉斯的表态背后,是美日同盟深层矛盾的体现。一方面,日本希望通过美国的支持巩固其对钓鱼岛的非法主张,格拉斯的言论正迎合了日本右翼的诉求。另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模糊承诺维系对日本的控制,却又不愿承担直接对抗中国的风险。这种既想显示存在感又想回避责任的态度,充分暴露了美国在亚太事务中的霸权逻辑。美国将钓鱼岛问题作为博弈筹码,试图以强权凌驾于历史法理之上,但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地区的不稳定。
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坚定明确。中国海警船队在钓鱼岛海域的常态化巡航,以及外交部和国防部多次发表的严正声明,都表明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不可动摇。对于美方的挑衅,中国的态度一贯清晰:钓鱼岛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美方若企图通过所谓的安保承诺挑战中国底线,只会加剧地区紧张,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事实上,《美日安保条约》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本不应成为日本挑衅邻国的保护伞,更不能成为美国干涉亚太事务的工具。格拉斯的激进表态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暴露了美国在亚太事务中的双重尴尬:既想维持霸权影响力,又不愿承担实际风险;既想绑定盟友,又忌惮被盟友绑架。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是历史与法理的结果,不是美国可以随意处置的人情。
如果美国真心希望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就应约束驻外官员的越界行为,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停止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投机操弄。否则,只会让局势进一步恶化,最终自食其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