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一)全国
1.揭牌!中国石油集团电能有限公司:央企转型 “电能样本”!
2.COP30中国角新能源日“中国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发展”主题边会在巴西贝伦成功举办。
(二)地方
1.浙江能源监管办率先探索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绿证核发工作。
2.探索氢能、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辽宁发布零碳园区建设方案。
![]()
国际
1.肯尼亚总统视察肯尼亚KPLC最后一英里配网项目。
2.巴西伊诺森西亚变电站电抗器扩建项目提前交付。
![]()
观点
专访中国代表团吕文斌:中国能源转型的实践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十年间,我国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借鉴意义?未来在哪些领域可以继续推进国际合作?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环境报记者在中国代表团办公室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
过去十年,我国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吕文斌:在过去十年里,我国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数据和政策上,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首先,能源结构的显著变化。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过去十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约65.6%下降到2024年的53.2%。如京津冀地区大力压减燃煤锅炉,推动“煤改气”“煤改电”,许多传统燃煤电厂被关停或升级为超低排放机组。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2014年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11.2%提高至19.8%,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
可再生能源呈现阶梯式增长,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风光装机占全球风光总装机的近50%,新增装机规模占全球的60%。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占比提升至60%左右。如青海省曾连续多天实现全省100%清洁能源供电,依托光伏、风电和水电,成为清洁能源示范省。
其次,大气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推动区域协同治理。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在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响应,有效缓解雾霾。PM2.5浓度显著下降。
2014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年均浓度约为61微克/立方米,而2024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降幅约52%,细颗粒物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如北京通过淘汰老旧机动车、整治“散乱污”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措施,重现蓝天并逐步常态化。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结合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的实践经验,您认为哪些经验或案例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吕文斌:十年来,我国的能源转型取得显著成就,也为全球能源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首先,推动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近50%,推动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近50%。
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多个“全球最大”“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运。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广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光伏+农业”新模式。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能清洁供暖、供热等综合利用取得突破。例如,在山东海阳,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核能供热项目2024年冬季供热面积合计近1300万平方米。
其次,促进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协同发展。我国积极推动绿色油气田建设,大力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建设“近零”排放油气田示范区。例如,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胜利油田建成了中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工程。截至2025年10月,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200万吨,油田CCUS示范区日产油量从220吨升至460吨。
此外,还在煤矿工业场地、采煤沉陷区、油气矿区等区域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为传统能源生产开发提供清洁用能。例如,中国石油集团吉林油田利用油田废弃井站场及周边空地,建成15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一年可发电3.8亿千瓦时。
再次,推动重点领域节能提效。以工业领域为例,我国针对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了节能降碳行动,并提出了若干具体目标,包括2024年—2025年上述重点行业通过节能降碳改造要完成约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目标,到今年底上述重点行业的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等,为推动能源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最后,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工业领域实施高温热泵、电加热等电能替代,推动化工、冶金领域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应用;建筑领域广泛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炊事等,积极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2024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83%;交通运输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铁路电气化水平。同时,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动全民持续提升节约意识。我国每年组织开展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全面普及节能理念和节能知识,鼓励公众绿色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长阅读
专家解读︱融合聚变,绿动未来:以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