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11月17日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的身影刚出现,就被镜头定格下标志性的神情——眉头拧成川字,西装领口比平时扣得更紧。这位在日本外交系统浸淫多年的官员,很清楚自己不是来开启合作对话的,而是替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狂言“擦屁股”,手头却连一份像样的“认错方案”都没有。
几乎在他落地的同一时刻,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表态通过电波传遍全球:“G20峰会期间,中方高层并无与高市早苗会面的安排。”短短十九个字,没有情绪宣泄,却比任何强硬措辞都更有分量。这不是临时决定的外交冷落,而是中方提前传递的明确信号——想谈可以,但先把触碰红线的手缩回去。转天上午,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与金井正彰的磋商在北京举行,会场内的严肃气氛,让日方试图“模糊带过”的幻想彻底破灭。
![]()
高市早苗那句“台湾有事可能是日本的存亡危机”,根本不是外交辞令的失当,而是包藏祸心的战略试探。作为日本政坛核心人物,她将中国内政议题纳入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框架,本质上是在为《和平宪法》松绑后,预留军事介入台海的“法理借口”。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早已用国际法文本钉死台湾地区的归属,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反复确认的一个中国原则,更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高市的谬论,相当于同时撕毁国际法和双边共识,无异于在中日关系的火药桶上划火柴。
军事博弈的逻辑从来是“言行必果”,中方的反制早已形成立体布局。最直观的民间交流“软刹车”背后,是精准打击日本经济软肋的考量。相关部门发布赴日留学、旅游安全提醒,国内三大航同步推出赴日航班退改签便利政策,这招看似温和,实则直击要害。疫情前中国游客贡献日本入境游消费的35%,冲绳免税店六成销售额来自中国客人,如今人流骤减,日本观光厅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赴日中国游客同比下降超七成,旅游业界的抗议信已经堆到了日本内阁官房门口。
![]()
经济压力只是开胃菜,军事层面的警告更让日方坐不住。国防部、外交部、国台办近期密集发声,“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的表述,打破了中日外交对话的温和惯例。这种强硬不是空谈,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演训早已形成实质威慑——海军驱逐舰编队每月穿越宫古海峡已成常态,火箭军东风-17导弹的射程覆盖范围,让日本所谓的“西南诸岛防御体系”形同虚设。高市早苗喊着“存亡危机”,恐怕没算过解放军的反介入体系,早已把“军事介入”的风险成本拉到了日方承受不起的高度。
金井正彰的尴尬,恰恰是日本政府左右为难的缩影。高市早苗背后的右翼势力在国内气焰嚣张,她的挑衅言论换来了保守派的掌声,甚至有右翼团体在首相官邸前举牌支持;可另一边,丰田、松下等大企业的高管接连拜会外务省,直言“中日关系恶化正在冲击供应链”。这种“政治要硬、经济要稳”的矛盾,让金井正彰陷入两难——既不敢承诺撤回高市的错误言论,又拿不出实质纠错措施,仅凭一句“希望加强沟通”就想过关?未免太天真。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方设置的“接触门槛”。拒见高市早苗不是针对个人,而是给日本政府立规矩:台湾问题不是博弈筹码,而是中国主权的红线,没有模糊地带。副外长孙卫东、驻日大使吴江浩近期“奉示”召见日方官员,这个“奉示”二字在外交语境里分量极重,意味着交涉代表的是中国最高层级的意志,绝非外交部门的自主行动。这种“先解决问题、再谈合作”的逻辑,彻底打破了日本以往“打擦边球后靠解释过关”的幻想。
![]()
金井正彰离开外交部时,面对记者追问一言不发的背影,恰是当前中日关系的真实写照。日本总想着“既吃中国市场的饭,又砸中国主权的碗”,既不愿放弃中日贸易的红利,又要跟着外部势力在台海刷存在感。可时代早就变了,中国的国防预算如今稳居世界第二,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已经成型,主权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中日合作的大门从来没关死,但钥匙不在金井正彰手里,而在日本政府的认知里。什么时候日本能真正认清,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日本的“安全屏障”,更不是政治投机的工具,什么时候对话的通道才能真正畅通。高市早苗的言论像颗钉子,钉死了当下的对话空间,要拔钉子,只能靠日方自己动手。金井正彰带不来答案,能带走的,应该是中方清晰无误的底线——在台湾问题上玩火,注定引火烧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