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猫姐
图片 |网络
本文字数 |1571
这是老陆不老为你写的第320个故事
01
人到了一定年龄,生活就变成了自己的事儿,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一堆亲戚就凑齐了。
谁家换新房、搬家、升学、生日宴,各种大小节日凑在一起吃吃喝喝,现在的人,有点事自己就解决了,也很少麻烦亲戚,慢慢的来往也就减少了。
我和舅舅家的儿女们也几乎不来往了,几个年龄相仿的表哥表姐从此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大家生活在不同城市,从事着不同行业,有着自己的小家庭。
我们一年到头一句话都说不上,已经持续好多年不联系了。
亲戚,这个词听上去很温馨,但其实背后藏着的是鸡飞狗跳,血缘关系、骨肉之情,说得好听,到了现实面前,也不过是一堆鸡毛蒜皮。
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亲情面前变得稀薄了很多,无非是什么红白喜事才能凑到一起,短暂的“相聚”之后又快速抽离开,有的亲戚关系还不如邻里之间,长时间不见面,感情淡了是正常的,亲戚关系也不再亲密。
即便过年回去,也是匆匆忙忙应付一阵子,根本没有真正的交流,这种断交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父母那一辈的人努力的维持亲戚关系,往来密切,而到了我们这一辈,除了自己的生活、爱自己、搞钱,生活上早已经和亲戚们断交了。
还有一个原因,以前的亲戚们愿意走动联系,是因为家庭里还有老人作为一个情感纽带,以前你讨厌吃的席,走的亲戚,也终将会在最后一个老人的离开而消失。
02
前几天整理旧相册,翻到一张十几年前的全家福。
照片里十几口人挤在老家的堂屋里,爷爷奶奶坐在正中间,叔叔家的妹妹揪着我的辫子,姑姑正往我口袋里塞糖果,满屏都是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可如今再想凑齐这样一张照片,却比登天还难。这几年明显感觉到,亲戚之间的来往,好像越来越少了。
去年春节,我们家破天荒没办团圆饭。
往年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忙乎,我妈和姑姑在厨房炖肉蒸包子,叔叔带着我们贴春联放鞭炮,连八十岁的爷爷都要拄着拐杖出来指挥。
可去年大家各自在微信群里发了句“新年快乐”,就算过完了年。我妈叹着气说:“你表哥一家在上海,来回折腾要核酸,怕麻烦;你姑姑家孩子要上补习班,根本抽不出时间;你叔叔厂里年初二就开工,年前忙着赶货。”
一顿团圆饭,终究败给了“没时间”“怕麻烦”。
想起小时候,亲戚之间从不是这样。
我爸在外地打工,每年暑假我都被送到乡下姑姑家。姑姑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给我煮鸡蛋,姑父带着我去河里摸鱼,晚上一大家子围在院子里乘凉,听叔叔讲城里的新鲜事。
那时候没有微信,没有视频电话,可逢年过节,再远的路大家都会赶回来。谁家盖房子,亲戚们主动去帮忙;谁家孩子考上大学,全村亲戚都来道贺;谁家有难处,大家凑钱凑力一起扛。
亲情是实打实的温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陪伴。
现在呢?大家都忙着各自的生活。年轻人要上班赚钱、还房贷,中年人要照顾老人、辅导孩子,老年人学会了用手机视频,却再也盼不到一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的场景。
亲戚群里永远是沉默的,偶尔有人发个红包,抢完就没了下文;谁家有红白喜事,能到现场的寥寥无几,大多是转账随礼,连面都见不上。不是感情淡了,而是生活的节奏太快,我们都被裹挟着向前跑,渐渐忘了停下来维系那份血脉相连的亲情。
其实,亲情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它需要用心经营,需要花时间陪伴。
或许我们不必追求每年都凑齐团圆饭,哪怕逢年过节打个电话,聊聊近况;哪怕偶尔带着孩子去亲戚家串个门,吃一顿家常饭;哪怕只是在朋友圈里给亲戚点个赞,留一句关心的评论,都能让那份淡了的亲情重新热起来。
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别让忙碌冲淡了亲情,别让距离疏远了彼此。有空多和亲戚来往走动,有些温暖,只有家人能给。
关于我:
这是一个小号(老陆是我老公)
我现在是文字职业者
也是个即将生产的孕妈妈
写作、阅读、情感体会及成长感悟
我的另一个账号:爱吃糖的猫cat
希望我的文字能带给你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