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公司一个新项目竞标失败。
复盘会上,负责技术方案的小王和负责市场拓展的老李,差点在会上吵起来。
小王认为,是老李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浮于表面,导致方案针对性不足;
老李则反驳,是小王的技术方案过于保守,缺乏竞争力,才让对手钻了空子。
一时间,会议室里火药味十足。
但他们的上级刘总监却压下了这场争执。他私下对两人说:
“你们都把对方当成了对手,但为什么不想想,如果你们俩的本事长在一个人身上,这个标,我们还可能会丢吗?”
这句话,点破了职场的核心秘密:
同事之间,矛盾的斗争性(竞争)永远存在,但矛盾的同一性(合作)价值更大。工作的表面是解决问题,但内核永远是处理人际关系。真正的聪明人,懂得把身边的同事,尤其是那些“对手”,变成自己最好的“教练”。
![]()
02
这让人想起之前一位资深HR的分享。
她发现,那些在职场中能快速晋升的人,往往不是能力最拔尖的,但一定是“最会学”的。
她讲了一个“对手变导师”的案例。
小张和小陈同期入职,分在同一项目组,是天然的竞争者。
小张思维活跃,但细节粗糙;小陈严谨细致,却略显死板。
起初,两人互相看不顺眼,都憋着一股劲要压倒对方。
但小张很快转变了思路。他不再把小陈视为威胁,而是当成一面“镜子”。
他开始默默研究小陈的报告:为什么他的数据总是零差错?他的项目进度表为何能如此清晰?
他甚至主动请小陈喝咖啡,虚心请教其中的门道。
慢慢地,小张吸收了小陈的严谨,报告质量突飞猛进;
而小陈在小张的感染下,也开始尝试更灵活的思维方式。
年底,两人合作的一个项目拿了公司大奖,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人性的弱点在于,习惯于把身边的同行者视为攀比的对象,却忽略了他们身上最宝贵的价值——那些我们不具备的工作智慧和方法。
![]()
03
职场不是角斗场,而是一个共生系统。
心理学家曾提出“灯塔效应”: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如同航行的船,身边的同事就是一座座灯塔。你拒绝从一座灯塔获取光亮,并不会削弱它,只会让你的航程更加黑暗和艰难。
就像《亮剑》中的李云龙,他能打胜仗,靠的不仅是独立团的英勇,更是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会为了争取赵刚这个政委而兴奋,会想办法“忽悠”孔捷的装备,甚至能把曾经的对手楚云飞处成相互敬重的朋友。
他深谙一个道理:要想成就事,必须先团结人。
在办公室里,你的“赵刚”可能就是那个与你思路不同的搭档;你的“孔捷”或许是隔壁部门能给你提供资源的同事;而那个你最忌惮的“楚云飞”,恰恰可能是最能促使你进步的人。
你的工作能力,本质上是你人际关系能力的总和。
![]()
04
那么,如何将职场中不可避免的“竞争”,转化为滋养自身的“合作”呢?
建立你的“职场统一战线”。 明确谁是你的核心盟友,谁是你可以争取的中间力量,谁又是你需要用专业能力去影响的“对手”。团结大多数,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具备“翻译”能力。 能将技术语言“翻译”给市场同事听,也能将客户需求“翻译”给产品同事懂。当你成为信息枢纽,你的价值就不可替代。
“偷师”是最好的学习。 放下无谓的自尊心,真诚地欣赏同事的优点,并大胆地“拿来主义”。他的高效工作法、他的沟通话术,都可以成为你技能库里的新装备。
![]()
05
归根结底,职场智慧的终极体现,并非你打败了多少人,而是你团结了多少人,从多少人身上学到了真本事。
与其在内部竞争中消耗能量,不如把格局放大。
学会与矛盾共处,从竞争中汲取养分,让合作成为主旋律。
当你开始这么做时,你会发现,曾经的“绊脚石”,都变成了你向上攀登时,最稳固的“垫脚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