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一场由专业媒体发起的“手术级”全网首拆,彻底撕开了围绕小米汽车的舆论迷雾。当易车团队将小米YU7逐层解剖,从车身结构到三电系统,从电池防护到NVH静谧工程,结果令行业震惊:这根本不是外界所传的“样子货”,而是一台从里到外经得起放大镜检验的硬核好车。
![]()
拆解视频发布后迅速刷屏,雷军亲自转发并郑重推荐:“我认真看完这个拆解视频,推荐YU7车主们都看看,也欢迎各位同行和专家指点。”这一举动,被视为对近期网络谣言最有力的回击。此前,因个别事故及自媒体断章取义,小米汽车被贴上“安全存疑”“营销大于实力”等标签,甚至有声音质疑其“靠PPT造车”。然而,实打实的拆解数据,让所有质疑不攻自破。
![]()
数据显示,小米YU7采用钢铝混合车身,高强钢与铝合金占比超90%,关键部位热成型钢强度高达2000MPa——这一参数已超越多数同级豪华品牌。A柱、B柱及门槛梁均采用一体式热冲压工艺,乘员舱在极端碰撞中保持完整。更令人惊叹的是其电池包设计:14层物理防护结构,配合电芯倒置技术,确保热失控时火焰向下喷射,最大限度保护座舱安全。在内蒙古赤峰一起真实事故中,YU7遭水泥罐车高速撞击,A/B柱无变形,车门正常开启,车主毫发无伤,事后竟又下单购买第二辆。
![]()
在细节层面,小米同样展现出极致投入。线束布局高度集成化,长度大幅缩短,不仅提升可靠性,更降低故障率;悬架系统针对高原环境专门调校,兼顾舒适与操控;隔音材料覆盖率达95%以上,连轮拱内衬都采用多层复合吸音棉。一位资深工程师在拆解后感叹:“这不是新势力该有的成本控制水平,这是拿造百万豪车的标准在做20万级产品。”
面对如此扎实的用料与结构,所谓“偷工减料”“安全缩水”的指控显得荒谬可笑。事实上,这场拆解不仅验证了产品力,更揭示了小米汽车被系统性抹黑的真相。有分析指出,随着YU7登顶SUV销量榜首、SU7交付破十万,小米已触及传统车企利益,黑公关借个别事件放大渲染,试图动摇消费者信心。
![]()
雷军对此早已忍无可忍。他连发多条微博澄清安全标准,并强调:“好的产品不怕拆,怕的是别有用心的剪辑和误导。”他坦言,小米造车没有捷径,唯有十倍投入、死磕底层技术。从拆解结果看,这份死磕精神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冗余与工程诚意。
公众或许该重新思考:当一辆车能在真实事故中守护生命,当它的车身强度、电池防护、制造工艺全面优于行业平均,我们是否还该轻信那些未经核实的短视频指控?小米汽车不是完美无缺,但它绝非“样子货”——它是雷军用三辆Model Y拆解学习、上千名工程师日夜攻坚、百亿研发投入浇筑出的中国智造新标杆。
![]()
谣言终将退潮,而钢铁与事实永不撒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