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陆续进入冬季,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进入流行期。由于南北方在气候特点、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防护措施也需因地制宜,才能有效应对流感威胁。
南方居民:防潮与保暖双管齐下
对于南方居民来说,防潮与保暖同样重要。湿冷环境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建议:
1.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必要时使用除湿设备。建议在湿度较高的雨天使用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50%之间。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10~15分钟。
![]()
2.注意足部和关节保暖。穿着吸湿透气的保暖内衣和防水防滑的保暖鞋履,避免“寒从脚起”。睡前用温水泡脚,既能促进血液循环,也能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3.合理调节室内温度。使用空调或取暖设备时,温度不宜设置过高,以18℃~20℃为宜,防止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身体调节功能紊乱。
北方居民:通风保湿至关重要
北方居民在享受集中供暖的同时,也需注意由此带来的健康隐患:
1.定时通风不可忽视。即使在严寒天气,每天也应开窗通风2~3次,可选择午后室外温度较高时段,每次通风5~10分钟即可。
2.科学调节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的理想范围,避免呼吸道黏膜因干燥而防御能力下降。
3.注意温度过渡区域的防护。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时,可在楼道等过渡区域稍作停留,给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并佩戴好口罩、围巾、帽子等,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和头部。
通用防护指南:建立个人健康防线
除了因地制宜的防护措施,一些通用的健康原则也同样重要:
1.饮食方面,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适量食用大蒜、生姜等天然抗菌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少吃或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
2.运动方面,选择强度适中的室内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每周坚持3~5次,避免在密闭的健身房内过度运动。运动后及时做好保暖措施,谨防冷空气侵袭人体。
3.养成健康监测习惯,密切关注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早期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应在单独房间休息,与家人尽量分离,并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消毒,并及早正确用药或就医。
科学备药与合理用药结合
在流感高发季节,家庭药箱中适当储备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是明智之举。在选择药物时,应考虑其抗病毒及对多种流感症状的综合缓解能力。
![]()
以常用的连花清瘟为例,这类药物含有薄荷脑、金银花、连翘等成分,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等作用,能够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符合家庭常备药的需求。当出现轻微流感症状时,及时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使用,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但需注意,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
儿童、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的易感人群,除了定期接种疫苗外,还需要特别防护:
1.儿童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学校及幼儿园需加强晨午检,定期进行家校沟通。
2.老年人尤其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并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冬季晨练过早。
3.慢性病患者应坚持规律用药,控制好基础疾病,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应尽早咨询医生。
南北地区的防护重点虽有差异,但科学防控的原则相通。通过“因地制宜+一般防护”的结合,建立从个人到家庭的全面防护网络,我们完全可以平稳度过这个流感季。记住,提前规划、合理防护、科学应对,是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最佳策略。(资讯)
(文/肖亚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