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大爷今年63岁,五年前确诊高血压,却一直觉得“抽几口烟、喝点小酒没什么大不了”。每每家人苦口婆心劝说,他总是一笑了之:“老李头都七十了,还不是天天喝酒抽烟!”
直到一次突发性头晕,住院一个星期,才让他感到后怕。值班医生语重心长地说:“许大爷,这次算是小惩大诫,您可不能再心存侥幸,高血压和烟酒可不是闹着玩的。”
![]()
在日常生活中,像许大爷这样认为“适量沾沾烟酒没影响”的中老年朋友不少。可现实却远比想象残酷得多。
许多权威临床研究早已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一旦继续抽烟喝酒,身体会承受巨大隐性风险,甚至可能直接引发不可逆转的健康危机。
那么,究竟烟酒和高血压之间有怎样的“暗黑关系”?你是不是也心存侥幸,忽视了某些关键细节?到底有哪些后果,是你承受不起的?
或许,你认知里的那点“危害”,只是冰山一角,尤其是第2个后果,超过8成人都没有当回事。继续读下去,答案就藏在细节里。
![]()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高血压患者绝对不建议吸烟,饮酒亦应完全禁忌或限制在极低水平。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覆盖4.6万人、长达8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吸烟导致心血管事件风险提升35%-40%,而每周饮酒等量于白酒200ml以上,则事件风险上升29.4%。这到底是为什么?
吸烟会导致血管持续收缩与损伤。加快动脉硬化进程。每一支烟下肚,血压可在数分钟内升高8-10mmHg。
酒精摄入影响神经中枢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轻则短期内促发血压大幅波动,重则诱发持久性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多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提出:酒精消费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
联合使用(既吸烟又喝酒)风险效应并非简单叠加。研究表明,其实是“危险叠加”,并可成倍提高卒中、心绞痛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突发率。
![]()
临床一线医生常常遇到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详细追问生活史时,往往会藏着“烟酒不戒”这个隐藏变量。很多人自以为少量无害,实则“适量”并不存在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词典中。
猝发脑卒中风险成倍激增。吸烟可使血管壁弹性大幅下降,血栓更易形成,尤其是在本就“高压”环境下,卒中风险随之飙涨。
2018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中国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有烟酒不忌习惯,5年之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高达28.1%,几乎是普通人群的3倍。卒中后遗症不仅影响言语和行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
重度肾损伤来得悄无声息。很少有人警觉到,肾脏其实是高血压和烟酒的“双重受害者”。长期烟酒刺激下,肾小球硬化提速,尿蛋白水平升高。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统计数据显示,高血压且持续饮酒者,肾功能明显下降的发生率为27.3%,明显高于不饮酒人群(12.7%)。早期症状非常隐匿,许多人突然发现“双肾衰竭”,为时已晚。
心脏“负重”致心衰骤至。无论烟还是酒,都在消耗心脏的代谢“底线”。血压长期控制不良,再加上烟(促心跳、致心肌缺氧)和酒(影响心肌收缩功能),会显著提升心力衰竭风险。
2023年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总结,高血压患者10年内不戒烟酒,心衰发生率增加至21.6%,是完全戒断者的2.2倍。一旦发展到心衰阶段,治疗复杂且预后差,往往意味着生活质量急速下降。
![]()
立即全面戒烟,与高危因素说再见。哪怕只是“每周一两支”,也会让血管持续处于损伤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吸烟者戒烟满1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可下降32%,持续3-5年后恢复到接近非吸烟者水平。
严格限制饮酒,原则上最好“零摄入”。如果暂时无法完全戒酒,建议逐步减少频次与总量。以中国食药监局推荐为例,高血压患者每次摄入酒精不宜超10克,大约是半两白酒、100ml红酒。实在应酬时,可以用无糖茶水、柠檬水代替。
配合科学饮食与规律作息,强化降压效果。多摄入富含钾、镁、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深绿色叶菜、豆制品、全谷物,可降低心血管风险。同时保持规律锻炼(每天慢速快走30分钟),有助于血管弹性恢复,这样不仅巩固血压控制,也减少烟酒诱发的意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